愛基會會長馬宏晉憶當年:確保每分錢都花在小孩身上

世界日報 記者高雲兒/紐約報導

美國「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會長馬宏晉今年70歲,當他聽到當年就讀「世界珍珠班」的楊鋒進入波士頓大學和馮寧進入牛津大學的消息,他激動地流淚了,「我覺得我當年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值得了」。

美國「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會長馬宏晉聽到「世界珍珠班」的學生進入英美名校消息,...

回想起那些幾乎日夜不停工作的夜晚,雖已相隔十幾年,但仍歷歷在目;馬宏晉說,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後,他就和基金會的同事積極募款,世界日報同樣關注此事,並與創會會長王建煊聯繫,雙方決定合作籌款,「世界日報的影響力很大,短短數日內便收到不少籌款,達到280萬元」。

有了捐款,馬宏晉和在中國的姊妹會「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聯繫確保款項落實,其中重要的項目就是開設「世界珍珠班」。

珍珠班是愛基會2004年就有的項目,王建煊當時在中國發現很多留守兒童成績很好,卻沒錢上學,於是決定開設該班,「意思就是像對待珍珠一樣對待這些小孩,他們就好像被丟進垃圾桶的珍珠,現在我們把他撿回來,擦亮」。

愛基會開設成千上百個珍珠班,總支出超過7億元,資助學生遍布中國大陸。汶川地震後的次年開始,由世界日報幫助募集的善款開設的珍珠班有11個,共計幫助562名世界珍珠生,其中包括楊鋒和馮寧。

馬宏晉23年來為愛基會奔波忙碌,他說「那時候我白天和世界日報溝通,也從別處籌款,晚上和大陸一方溝通,常常四、五點睡覺」。

他和愛基會的同事都是義務勞工,「愛基會沒有一個人被支付過薪水,就是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小孩身上」;從溝通、轉錢、為每一個捐款人寫收據,同時商量落實哪些項目,要如何執行,以及項目完成後給捐款人撰寫報告,「不但要為孩子負責,也要為捐款人負責」。

放棄名利,一心助學的愛基會成員們。(記者徐佳/攝影)

馬宏晉說,他會繼續這項工作,只因「有這麼優秀的小孩,一切都值得了」,唯一讓他擔憂的是,恐怕無人可以接班,「這個工作很費時間,也需要愛心,其實擔子很重。」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