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擔憂通膨 拜登未斷俄油出口

聯合報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廿三日要對俄羅斯宣布重大制裁,預期打擊莫斯科財源。但根據估計,俄國雖持續遭歐美制裁,石油銷售收入依舊可觀,今年更預計回升到接近俄烏開戰首年水準,印度、中國大陸等國為重要客戶。專家認為,要求他國拒買俄國石油很難落實,且此舉恐導致油價上漲、通膨飆升,令面臨連任壓力的拜登投鼠忌器。

半島電視台報導引述烏克蘭基輔經濟學院(KSE)先前估計指出,去年石油銷售讓俄國進帳一七八○億美元,今年更將上看二千億美元,逼近二○二二年俄烏開戰那一年的二一八○億美元,當時歐洲仍占俄國石油出口銷售約一半。數字回升的趨勢,顯示俄國迅速重拾一度失去的收益。

歐盟前年十二月禁止進口俄國原油,同年也攜手七大工業國集團(G7)針對俄國向第三方出售的石油設置每桶六十美元的價格上限。但事實上,數個俄國實體已拼湊出一批不受西方監控的「祕密船隊」暗中從事交易。KSE估計,至少有一八七艘祕密油輪正載運俄國原油和精煉石油產品。

祕密船隊可用以模糊俄國石油的來源和目的地國家。國際金融協會去年十一月指出,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在俄烏戰爭期間對俄國原油的進口均大增,也可能將相關原油或精煉產品轉運至西方。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狄梅齊茲直言,價格上限措施向來難落實,「你要如何阻止波灣國家買賣能源給第三國?」

歐美近年有強化貫徹價格上限的動作,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海洋基礎建設研究員斯托伯格稱,相關舉措主要屬於「象徵性」,因為市場需要俄國石油;假使徹底斷絕,「全球油價將上漲,通貨膨張將飆升。若美國油價顯著上漲,拜登將無法贏得總統選舉」。

半島電視台指出,對俄國的石油制裁已然失敗,而西方是否真的有意成功也是問題。自二○二二年,華府對俄制裁包括使俄國大型銀行、企業斷絕於西方金融市場外,並和歐洲一同凍結大量俄國央行資產,也與盟友一起遏阻軍事科技流向俄國,但紐約時報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月指出,俄國經濟成長速度其實超越預期。

被問到先前制裁成效時,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堅稱,美國和盟友已對俄國祭出以其經濟規模而言「最嚴厲制裁」。

石油 拜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