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媒體議價 數位部不能再以拖待變

聯合報 本報記者馬瑞璿
我國數位平台和新聞媒體議價制度,政院版草案始終文風不動。(路透)

早在兩年前,產、學、研界就相當重視媒體議價,受不了政府的慢吞吞,民間版媒體議價草案去年九月問世,立委版也於二月起陸續公布,唯獨政院版草案始終文風不動。數位部說,要等媒體公會確認採用哪種議價法、要等媒體與數位平台雙方有共識,但身為主管機關只能一直觀風向、被動等待,而不能拿出自己的立場,為未來的變化做出準備?

經歷過前兩輪媒體議價對話後,行政院打算在Google釋出新聞媒體共榮基金方案細節後規畫第三輪對話;第三輪對話被業界視為關鍵分水嶺,若到了第三輪對話,媒體、數位平台還是談不出東西,那就意味著後續再怎麼談,也很難談出合理的分潤機制。

媒體人私下表示,數位平台前兩輪對話只有派駐台灣的公關人員出席,與會者並無決策能力。「坦白說,台灣就是門戶大開,數位平台在台灣賺走了許多錢,政府連稅收都收不到,台灣媒體就業率持續下降,產業生態鏈根本是破壞殆盡。」而在前兩輪對話中,國內媒體公會已把許多共榮方案提供數位平台,但是數位平台講的回應始終跳針,讓人懷疑「平台出席人員有沒有把意見反映給總部?」

至於數位部雖已為媒體、數位平台雙方搭起橋梁,身為居中協調人,數位部可以感受媒體議價立法的複雜,媒體因屬性不同,能夠接受的共榮條件也不同,而數位平台也因為不夠積極,雙方聚焦進度有限。那麼,數位部還不為接下來的立法預做準備嗎?

在加拿大,當臉書母公司Meta表達「新聞不具經濟價值」,不只加國相當氣憤,就連總理杜魯多也嚴詞抨擊「不負責任與脫離現實」。當加國總理都已開始為自家民主、經濟站出來捍衛時,行政院、數位部究竟是要繼續以拖待變,還是提出實質立法草案、方法與作為,為台灣人民捍衛民主與經濟呢?

行政院 台灣人 議價法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