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主權基金在台灣的爭議過往與今來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台灣應否比照鄰近的東亞國家或是地區貨幣管理當局,設置主權基金呢?這類問題每隔一陣子總能大肆炒作一番,原因無他,「利之所趨」跟「懷璧其罪」。

最新消息,立委提案修央行法20條及33條和設立主權財富基金,據傳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親自在五月十日於立院舉行的公聽會上,出席和做說明。

過去四十年間,東亞經濟的快速發展,隨之帶動台灣在外匯存底的大量積累!同一時間,經歷兩次石油危機之後的美國,經濟衰退且欲振乏力;內部又有強勢工會,所帶起的工資談判與在物價的推升上漲。

所謂「東亞四小龍」的奇蹟,在美國內部的解讀和看待,當真是愛恨交織啊!

就在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末,由「廣場協議」所開啟的東亞貨幣升值,同時讓外匯存底的有效運用,也成為熱門話題。東亞國家紛紛在本國貨幣升值之後,一改儲蓄和勤儉美德,開始以奢侈品等的進口消費;以及二戰後的第一波東進美國,設法以投資熱潮力圖減少貿易順差,好緩解來自華盛頓的壓力,和真心促成美國經濟的順利轉型。

若對照起今天的東、西方情境,當股市紅人巴菲特先生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大舉進出台積電ADR;而他數度受訪的理由說明,則是:台積電是個好公司,只是他不太看好其所身處的局勢、區位,也就是:地緣政治的風險偏高。

此番志在必得的朝野立委提案,尤其有來自陳建仁院長的首肯支持,所看中的正是:能否以主權基金的設置,活絡外匯存底的管理;以及讓特定產業的海外布局,享有台灣軟實力的整體串整,從天時(民主生產鏈的重整)、地利(外匯存底與前端科技)、人和(世界再次看重的台灣),得以裡外幫襯、一次到位。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美國國會對於台灣當局的外匯管理, 最近幾年間都是高高舉卻輕輕放下。只是首當其衝的央行,歷經過三十年來數回合的攻防,緊急發出的政策說帖,立場看似日趨開明,但實則是更為強硬。

立委提案修央行法20條及33條和設立主權財富基金,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在五月十日...

雙方固然有在法源依據、流動性所需的外匯維持,以及參考自諸多主權基金,其收益波動與損失隱憂。但若就已釋出文件內容和主張來做比對,隔空交手的觀點,泰半是「刻舟求劍」的立場闡述。不免令人搖頭三歎了!

外匯 美國 經濟衰退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