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國考有比廢考國文更重要的事

聯合報 高永光/考試院前副院長

國考考科最近引起爭論,主要的爭點其一在廢考公文,其二在廢考國文。

就廢考公文而言,主要立論是在公文書寫於學校各級教育中,並沒有開科授課,考生只能上補習班或自行準備。其次則是書寫公文比較屬於工作中的訓練及經驗累積,可以在公務人員分發上任前予以訓練或是上任後由直屬較資深長官在工作中傳幫帶。

公文考不考長期以來在考試院都曾熱議過,考或不考雙方的立論都各有其理。如今考選部既然已經做出決定,明年起國考國文科就不再考公文,因此,外界應該監督的是廢考公文之後的配套措施,例如在考上後的分發任職訓練,該找怎樣的業師,擔任業師的條件,以及公文課在訓練課程中配當時數,更重要的是及格的標準。

公務人員考試及訓練法規規定,放榜後分發前受訓及格才可以正式上任;但是長年的陋習積弊是筆試放榜後即分發到各機關單位,上任一陣子後才去受訓,因此衍生出訓練如果不及格就失去正式分發成為公務人員的資格,也就是說等於公務人員考試沒有真正及格,會產生很多困擾;這使得考試及格後的訓練的通過率幾乎百分之百,一般只有因病或特殊事故退訓或缺課太多才會訓練不及格,而使訓練的重要性及意義降低了。重視訓練及比較嚴格的公共行政學者常會批評公務人員的訓練徒具形式,原因在此。

因此,如果公文書寫的比重在訓練中增加了,公文課是否不及格即成為喪失公務人員分發就任之門檻?這才是考選部及外界應該認真考慮和討論的。筆者最近曾讀到一份政府公文,只有主旨沒有說明,而主旨所述文字幾乎就佔了那張A4公文的全部篇幅,這樣的公文書寫合格嗎?

再看廢考國文,倡議的立委已經被外界質疑是為了參加選舉,故意在蹭聲量,又從反對考古文做文章,並且要外界不要政治化,主張將來用不上的東西不要考,更説學古文是浪費青春;再加上又舉2004年陳水扁執政時林姓考試委員主張廢考本國歷史地理,只考台灣史地為例。殊不知當時林姓考委做此主張時,恰好國考發生以閩南語命題引發外界質疑不公平及「去中國化」的批評。

其實就事論事,林姓考委因其政治立場而主張廢考中國史地,確有可議之處;但因林姓考委當時是被抽中擔任初等考試典試委員長,如果從初等考試及格只是擔任最低階委任一等公務人員職位,就此考慮考科應如何設計來設想,考或不考歷史地理也是可以討論。

就像地方特考就有人就主張應該考考生所選擇分發的縣市其縣誌或市誌,而非拘泥於一定要考本國史地,反而當時林姓考委只強調考台灣史地,不考中國史地,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同理,廢考國文,其用心如何,恐怕也是和日、月蝕一樣可以觀察到,其實該立委可以直白廢考國文是要抗中反中,卻反而要大家不要政治化,凸顯其矯飾。不同意見者從考國文是考知識的理解能力、文字的組織能力、邏輯的思考能力等加以批評,立即可見主張廢考國文者之偏頗,其實根本不值一駁。

倒是有比考不考公文及國文更重要的事,也是世界各國在公務人員考試中大都已經採行的考科:性向測驗或心理測驗,對於有些職位,性向及心理狀態所能顯示的抗壓能力、應變能力等的評估非常重要,例如國安情治及外交人員,警察海巡移民消防人員,監獄所管理人員等等。

日前流傳行政院函給財政部的公文,仔細一看主旨竟有17行,超過400字,有人笑稱「...

這些公務人員必須處於應付突發及具危險性的公務職務壓力,他們又都配置具有殺傷性公務執行器具,相對的對執行公務時的大眾或公共安全具潛在危險性威脅,他們的性向及心理測驗非常重要,是否可以取代考國文、史地等考科,但通過的標準為何?長期以來在考試院院會及相關會議中討論甚多,這些才是對國家考試更急著要去思考及解決的問題,而不是高度政治化的不考國文或古文。

心理測驗 考試院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