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社工無力:我保護大家 誰保護我

聯合報 記者張曼蘋、江婉儀、王慧瑛/新北報導
社工界鬧人力荒、留不住人,台北市社工人員職業工會將出版「一百個社工陣亡故事」繪本...

社工界鬧人力荒、留不住人,台北市社工人員職業工會四月二日社工日當天要出版「一百個社工陣亡故事」繪本集,工會副理事長沈曜逸說,社工總是被期待是萬能的、什麼都要接住,但事實上,社工常是孤立、單兵作戰,常因承接不及個案而有無法解脫的自責,這本社工陣亡故事就是揭露社工面臨的身心困境。

已故新北市社會局前局長張錦麗曾轉述,一名社工長期陪伴的個案突輕生,讓她很自責,也陷入低潮,想離開社工界,張當時帶著督導及社工一起陪伴她到個案的喪禮,告訴她「妳可以轉職,但不該帶著傷口離開」,希望可以解開心結。

社工人力短缺,尤其保護性社工面臨「三高」和「三缺」困境,人力吃緊恐造成惡性循環,...

喪禮上,個案母親遞上一封遺書,信中個案說「謝謝社工的陪伴,若不是社工,也無法撐這麼久」等感謝話語,頓時讓該社工淚崩。張錦麗當時說,這封信是社工很重要的復原力,社工容易有替代性創傷症候群,遇到類似事件,長時間累積在心裡就會悶出病,也是很多社工轉業的原因之一。

新北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說,二○二一年太魯閣列車翻覆意外,新北市也派社工前往靈堂協助,社工不分晝夜都待在停屍間陪伴,「雖然(遺體)有包起來,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社工,是很大的衝擊」。

一名年輕社工在「一百個社工陣亡故事」說,實習期間看見督導與同仁討論如何協助受暴被害人,讓他很感動,決心投入保護性社工,當時抱著滿腔熱血,但訓練不到三周就開始獨立接案,平均一周接新案五至七件,定期服務的有廿案左右,代表每月要出四十份報告,上班忙聯絡個案,下班要完成快到期的服務紀錄,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

年輕社工說,因為案量大,服務不得不以電訪為主,但實難以確切評估個案風險程度,「我常懷疑自己評估的方向會對案主沒有幫助,每晚睡覺都很害怕負責的個案上新聞」,深怕被社會拿放大鏡檢視服務失誤,最後他做不到半年就離開。

不只年輕社工,資深社工面臨愈來愈「多工」環境,也常有不如歸去念頭。

一名資深社工說,社工單一案件要填的表格變多,被列管事情也暴增,工作流程讓他覺得心累,「如果不要有源源不絕的表單,不要像個為表格服務的機器人,也許就不會陣亡了」。擔任保護性業務的社工督導說,會想暫時離開單位,是因她深深感受「我保護大家,卻沒有人可以保護我」,內心有一股無力感逆襲。

########test#########
社工 職業工會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