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國民黨徵召掀牌之日 該承擔的要承擔

聯合報 本報記者王寓中
國民黨總統人選徵召提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新北市長侯友宜(右)兩強誰會出線...

國民黨總統人選徵召提名,黨主席朱立倫昨晚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新北市長侯友宜會面,提名人選已確定。用徵召而不是初選,提名主導權在朱立倫和黨中央;徵召最大目的,是為了團結勝選。

徵召不像初選。初選採全民調或黨員、民調三、七比,遊戲規則一清二楚,結果一翻兩瞪眼。總統人選採徵召,讓非黨員的郭台銘有機會納入,否則,郭根本沒有參賽資格。但徵召即使沒有白紙黑字的規則,也要有能讓人信服的客觀依據,民調仍是最重要關鍵,這也是黨中央在公布人選同時,要向外界做出的清楚說明,不容絲毫掩飾。

挺侯派認為,黨中央拋出提名「三階段論」,侯本已是黨內最強人選,第二階段將郭台銘納入徵召評估對象,也給了郭卅天的時間,已非黨員的郭進入賽局,除非郭能證明包括民調在內各方面都比侯更強,否則黨就應盡快完成提名。而侯在過程沒有大動作造勢,為的就是泛藍陣營的團結,以及接下來第三階段與非綠聯盟的整合,以總統大選勝選為最終考量。

站在黨中央立場,侯的民調有一定領先差距,讓郭入賽局,是為侯排除提名後的團結整合障礙,目的就是不讓郭「出走」;而郭進入賽場,就要願賭服輸,不能再製造分裂。另外,侯行事穩健,懂基層語言,朱立倫將新北市長交棒侯友宜,兩人互動有長久默契,進入正式大選階段,侯團隊與黨才能組成最強的戰鬥團隊。

郭台銘啟動卅天徵召戰,從拜會地方要角、拋國政政見,到北中南四場大型造勢,以行動證明他準備好「參選總統」,不是來當徵召配角。郭在徵召前接連拜會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苗栗縣長鍾東錦、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努力到最後一刻,以行動證明自己才是應獲徵召的最佳人選,雖然郭和柯一樣表達百分之九十九信心,但郭自始至終團結不鬆口,也可以見得團結這緊箍咒已牢牢把藍營人士給框住。

但郭的問題始終在於,他是被請來參賽的,郭要勝出,民調及各方評鑑不能只打成平手,而是要贏,且要贏到讓對手心服口服。另外,郭的先天性格,能否打持久戰?從未打過正式選戰,能否禁起得考驗?四年前的郭已曝露缺點,過去卅天有改善多少,黨中央都在盤點評估,也要供郭參考。

徵召結果揭曉,固是勝敗論英雄的結果論,但回頭檢視,過程是否大公無私,是否真為了團結勝選,是否有利於後續整合;而落選一方當事人能否兌現承諾,團結支持最後的提名參選人?答案即將揭曉,該負責就要負責,該承擔的,也要一體承受。

侯友宜 郭台銘 總統大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