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輸贏莫在意 選舉救經濟

聯合報 詹文男

總統及立委選舉將近,各黨各派也開始進行相關初選、徵召,甚至協調人選等提名作業,一時之間,除了重大公安或社會事件,媒體的焦點幾乎都放在各地參選人的身上。除了政論節目每天探討之外,參選人為了爭取提名,或者提升自身在社會公眾上的知名度及好感度,也使出渾身解數,透過各種手法與招式,就是希望能夠提高選舉聲量。

持平而言,撇開選舉互相攻擊等惡質文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談,選舉其實也帶來不少的經濟效益:

首先,選舉造勢帶來廣泛的經濟活動,食、衣(醫)、住、行、育、樂幾乎都涵蓋。舉例而言,從南到北的造勢活動需要各種交通工具(高鐵、計程車、遊覽車…)的運輸,工作人員的住宿及熱情參與民眾的餐飲及住宿,而為了相關安全所設置及預備的保全及醫護人員,現場造勢的旗幟、海報、工作人員的制服,台上的各種視訊影音設備,以及主要政治人物被簇擁出場前的各種文化藝術或流行歌曲表演,也讓許多幾乎被遺忘的藝文團體及久違不見的資深歌星及民歌手有發揮的舞台。

其次,在選舉過程中,參選人和政黨需要固定地點進行競選活動及政策宣傳的相關規劃與準備。這些活動需要場地租用、活動策劃、宣傳品製作、廣告投放等,從而刺激了相關行業的需求。例如場地租賃及清潔公司、廣告公司、印刷業、媒體及民意調查公司等,都能夠從這些活動中獲得一定程度的商機。

而舉辦選舉活動還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例如選舉投票的工作人員、候選人的支持志願者和保安人員等。這些人力資源的需求也帶動了就業機會的增加,對於提高就業率和減少失業問題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再者,在選舉過程中,參選人通常會提出一系列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以吸引選民的支持。當這些政策獲得政府採行實施並產生成效時,也將促進企業環境的改善,增加投資和消費者信心,進而帶動經濟增長。

最後,選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體現在短期的經濟活動上,更影響著長期的經濟發展。當選舉過程公正透明、選民對政府和政治體制充滿信心,投資者會更加有意願投資,而企業會更加積極開展業務,這將帶來更多的投資和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同時,也能夠提升國家的形象和吸引力,從而促進國際間的合作和貿易,帶來更多的經濟機會和利益。

綜言之,選舉是一個民主國家政治體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影響所及,不單僅限於政府和政治體系,對於短中長期的經濟發展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尤其在全球景氣情勢不明,國內經濟成長正在保二的當下,不管所有參與選舉的參選人最後的選舉結果如何,他們對台灣的經濟已都有具體的貢獻了!(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