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有效益也有挑戰

聯合報 李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本周在台北舉行第二回合談判。這個很有意義的倡議名稱很炫、內容很硬,外界始終有霧裡看花之感。如何化模糊為具體,是重要的功課。

要理解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的意義及挑戰,需要從其性質及定位出發。這個談判包含了十一個議題,從貿易便捷化、良好管制實踐、數位貿易到非市場經濟行為。若比對台灣正在努力加入的CPTPP以及三年前美國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內容,台美倡議涵蓋CPTPP及美墨加協定多數的貿易與投資規則章節,只差沒有關稅、投資及政府採購自由化承諾。因而就性質而言,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是一個內容簡要、義務高標的「簡版」貿易協定。

從過去台灣一直在積極追求「完整版」貿易協定的角度觀察,當然不滿意台美之間只有「簡版」貿易協定。不過冷靜看一下數據,就可發現簡版協定未必是壞事。以關稅為例,台灣出口美國被課徵的平均關稅不到百分之二,美國出口台灣的電動車、農產品等主力產品關稅都超過百分之十,所以台灣並無急著談關稅自由化的壓力。此外,美國在投資、服務業都很開放,台美也都是WTO政府採購協定的成員,因而受到美國目前跟各國只願意討論簡版協定的立場限制,「只有簡版」確實有心理遺憾,但實質影響有限。

再者,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雖是「簡版」,其實已是美國目前唯二的進行中談判;另一個則是印太經濟架構(IPEF)下的貿易規則區塊(同樣是簡版)。也就是說內容「簡要」不減損其所彰顯的台灣重要性。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雖是「簡版」貿易協定,還是有其實際效益。以貿易便捷化議題為例,實際上就是建立台美間正式的關務簡化及行政合作機制。簡化的方式包含文件格式調和、全面電子化、快速通關及審查規則,以及問題協處機制。一般而言,貿易成本包含運輸倉儲、通關行政及關稅;通關的複雜及延誤影響,可能不低於關稅。WTO在去年六月曾提出研究顯示,通關相關障礙的降低,約可減少國際貿易交易成本百分之三至八,而我服務的中經院WTO中心去年進一步推估,每減少百分之一的通關成本,相當於降低關稅百分之○點○八。這數字看似不大,然而隨著美國再度成為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且每年持續成長,其意義也會不斷擴大。此外,台美之間可能會成立貿易便捷化工作小組,定期舉行會議,對於解決個案問題,以及取得如世界關務組織等台灣無法加入的國際組織情報而言,也有利益。

從戰略意義觀察,由於台美「簡版」貿易協定是內容簡要,但義務高標準。若能順利完成談判,等同於證明「台灣 is ready」,未來可藉此先例推動跟其他友邦經貿協商的「模式」。第二,美國政壇已經開始出現「不談完整版協定不利美國」的呼聲,未來情勢立場可能改變,進而出現從「簡版」升級到「完整版」的契機。再者,由於內容跟IPEF接軌,也可創造實質參與IPEF討論的可能空間。

諸多效益下當然也有挑戰。目前台美倡議主題主要是美國提出,類似國際間的定型化契約。在此架構下要如何納入更接台灣地氣的特色條款,技術上完全可行(例如用附約方式),其他國家也有很多經驗,是政府需要重視的問題。第二則是倡議很讚但內容很硬,因而要強化說明,讓產業理解背景、利益及未來展望,才能擴大支持。

美國 關稅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