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起注意的內容比正確訊息更易擴散」 讀賣新聞總編輯前木:全球得面對假新聞議題

聯合報 記者郭崇倫、洪欣慈/專訪
讀賣新聞總編輯前木理一郎(小圖),將在今年新聞媒體年會分享如何防堵假訊息。圖/取...

六月十四日最新發布的二○二三路透數位新聞報告顯示,全球有百分之五十六讀者對假訊息感到擔憂。日本讀賣新聞總編輯前木理一郎將在今年新聞媒體年會上分享日本如何防堵假訊息,抵台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他直言,許多日本民眾相信陰謀論,「能引起注意的內容,往往比正確訊息更易擴散」,注意力經濟、假新聞議題全球都得面對。

OP技術 助讀者辨識假新聞

日經曾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同調查亞洲十國、七千位民眾,百分之七十五的日本人曾遇過假新聞,但僅不到兩成的民眾知道如何核實假新聞。

前木表示,在網路出現前,新聞媒體幾乎獨占訊息傳遞工作,但隨著社群媒體普及,閱聽眾對網路上吸睛的內容更感興趣,有許多詭異且身分不明的網站會發出假訊息,吸引用戶注意。

日本二○二二年開發Originator Profile(OP)技術,透過揭露內容創作者、數位廣告商及網站營運商身分,協助用戶辨識訊息來源,讀賣新聞、朝日新聞、電通等多家媒體與廣告公司都加入計畫。

前木說,「OP技術就像紙鈔上的浮水印」,會在報導和廣告中放電子識別,用戶可以查看這些內容背後的撰寫和發送者,以及媒體報導方針、企業資訊等。

他表示,目前只要有加入日本新聞協會的報社,都可以取用OP。除了放在網站上,讀賣也規畫在每篇報導中都放入,社群轉發時,讀者就能檢索訊息背後的發送者,用戶可從是否擁有OP,來判斷訊息是否可信與正確。

前木理一郎 製表/林雨荷

日本記者俱樂部 重報導倫理

除了假新聞,日本也正面臨新聞自由低落的質疑。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SF)今年發布的新聞自由指數,日本新聞自由在全球僅排第六十八名,在G7國家中排名最低,記者俱樂部制度、媒體自我審查、集團過度龐大與集中,都是RSF提出的問題。但是對於這些評價,前木直言「無法理解」。

前木理一郎在日本採訪政治新聞超過卅年,對日本政壇熟悉,與前首相安倍晉三有深厚交情,去年安倍遇刺身亡,前木曾撰寫評論譴責暴力。前木說,他從不覺得採訪遭受限制,例如日前讀賣才以頭版報導首相岸田文雄兒子的不當行為;在日本採訪也不一定要加入記者俱樂部,但記者俱樂部對報導倫理確實要求嚴格,認為追求報導自由同時也應公正。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 假新聞 新聞自由 假訊息 社群媒體 無國界記者 安倍晉三 岸田文雄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