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衝刺公民科/強尼戴普可能入題 把握黃金時間練手寫題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2.9萬人報名的大學分科測驗7月11到12日登場,聯合新聞網27日起一連七天推出「分科測驗衝刺」系列專題報導,訪問高中及補教名師,剖析命題趨勢、必考重點、答題要訣,助新課綱首屆考生高分上榜。

今年是108新課綱推動以來的第一次分科測驗考試。內湖高中公民老師施立菁認為,預計第一次不會太難。但相較於過去指考的公民與社會考科只有選擇題,分科測驗多了非選擇題和混合題型,題目數量應該會比往年少,估計是38至40題,但會出現需要花更多時間應答的非選題,考生必須懂得分配應試時間、把握時間寫非選擇題。

文華高中公民老師李佳浤指出,今年是108新課綱推動以來的第一次分科測驗考試,因此在命題方向上預計將落實大考中心已推動多年的「素養命題」精神,相較於過去的考古題,將會更加落實結合真實情境與時事的試題設計。

施立菁表示,考題雖採生活情境結合時事議題,但概念皆來自課本,考考生的邏輯與閱讀理解、圖表判斷能力。根據過去的經驗,考生常因答非所問而失分,考生應答時必須看清楚題目,按照圖表或提示做出合乎題目的推論。

李佳浤表示,除了高一、二原本學測範圍及高三選修公民上下冊外,今年起新增「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其中探究與實作課程主要著眼於學習基本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因此考試時請同學務必留意題目中文本的閱讀、資料的截取、圖形、圖表的判讀、因果關係的判斷等,考生務必依據題目所提供的資料、圖表或數據進行判讀,嚴守「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不宜自行加入圖表中沒有的條件或訊息,反而可能導致錯誤。

施立菁說,根據示範試題,分科測驗的非選擇題可能會出現過去從未出現的繪圖題,如要求考生畫口罩供需變動的曲線圖。考生必須有能力將文字消化再轉為繪圖,建議考生多練習此一新出現的題型。

時事題一向是公民與社會考科的重點。李佳泓表示,考生留意近半年國內、外的重大新聞時事,但請注意不須深究時事的細節, 題目主要還是以公民科的專業學科內容作為作答的基礎,因此同學可概略了解新聞時事,再結合公民的專業知識來進行聯想與複習。施立菁也說,時事題主要考課本的重要概念,不必硬背,而是了解背後的情境和後續影響。

施立菁表示,必須注意的時事議題包括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的後續影響如通膨、央行升息、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等。以及氣候變遷、暖化等環保議題。轟動全球的強尼戴普家暴官司,也可能結合國民法官、毀謗罪的司法知識入題。

李佳浤表示,歷經新冠疫情肆虐,近年各國政府為了提振受疫情衝擊的經濟,不斷地釋出各種寬鬆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也因此進一步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因此美國FED聯準會自去年起及不斷地預告將採取必要政策,並在今年起逐步升息。關於貨幣政策的定義、使用時機、影響…等,非常地適合入題,另外關於通貨膨脹及通貨緊縮的相關特性及影響,尤其課本中的圖表,考生考前務必注意如何判讀及繪製。

中國大陸最近就台灣部分農、漁產品,以品質不佳、驗出病毒蟲害等理由限制進口。李佳泓說,該部分是否涉及違反WTO相關貿易原則、雙方的爭議以及依據WTO原則該如何處理也必須留意。另外,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因此在兩岸關係等相關概念、包括一國兩制、兩岸互動及發展的相關歷史及政治變化,都可能入題。

新冠疫情的相關議題則包括,政府基於防疫所採取的各類管制措施,包含強制隔離、檢疫等措施,在公共安全與人民人身自由之間的平衡在法律上應如何取捨,包含憲法23條合憲性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等,國家應如何合理的限制人民的自由。另外,由經濟學外部性的觀點來看,施打疫苗能帶來外部效益,因此政府如何透過適當的誘因來鼓勵民眾踴躍施打疫苗。

補教老師羅文表示,新課綱加強人權理念,但學測卻沒有考人權議題,讓大家跌破眼鏡。因此他認為此次分科測驗一定會考人權議題。包括如何區份第一代人權和第二代人權的區別。甚麼是消極人權和積極人權等。施立菁也說,勞工權益和原民權利都可能入題。

2.9萬人報名的大學分科測驗7月11到12日登場。本報資料照片
公民與社會分科測驗即將登場,轟動全球的強尼戴普家暴官司,也可能結合國民法官、毀謗...

李佳浤表示,此次新增的「非選擇題」,如問答、繪圖、摘要與說明等手寫部分,約占20%-30%。建議考生在考前最後的衝刺時間多練習這些手寫題,建議將公民與社會課程中所教授的重要原理、原則再次複習,並練習能在10至15字內簡單扼要的描述各項原則及重點,練習以簡單扼要的文字來描述。

分科測驗 人權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