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經濟議題出招不慎 恐把兩岸帶向凶險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中共最近在兩岸經濟議題上連連發招,頗有出人意表之舉,這是劍指明年大選,無庸置疑。面對中共新意,藍綠卻是以舊招回之,令人遺憾。而從台人反應來看,中共此舉恐怕是讓未來兩岸關係更為凶險的開始,值得注意。

首先,在中共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存在貿易壁壘後,執政的綠營反應雖快,內容老套。步數大約是:一、罵中共政治干預;二、補助相關產業大撒幣;三、訴求在國際架構下處理爭議;四、抹紅藍營。相關說、做法不在認真解決問題,而是著力於大內宣。

一、中共想以商圍政,並非始自今日,綠營執政如何解決?看來沒有辦法。蔡政府當權七年多,推出新南向各政策,經過中美貿易戰、疫情等波折,兩岸經濟走向卻是更緊密。我方對中國大陸出口(含經香港轉口)占總出口比重,在陳水扁執政時增加15%,馬政府僅增1%左右,到了蔡執政時期的2020年卻上升到歷史新高。後來雖有回落,但這表示對我方影響變小了嗎?且看蔡政府大撒幣功效。

二、大撒幣效果堪憂。每遇中共經濟壓力,蔡政府通常輕描淡寫,再拿補助堵受害產業的嘴,但相關產業還是慘聲連連。此次經濟部說,政府早已推演可能情況,同時確保相關業者權益。但在中共迅速對丙烯等產品進口中止適用ECFA 協定稅率後,台石化公會仍表示,幾乎國內所有石化業都受衝擊,未來可能要多繳163億稅金,因此呼籲政府應立刻與對岸談,解決貿易壁壘問題。這不是相關產業首次受害,今年八月中共也對台灣聚碳酸酯(PC塑料)課徵反傾銷稅,再加上蔡政府七年多的反中教條,早該有所因應,為何這次業者還是覺得很嚴重?是民間團體危言聳聽還是政府空口白話?有待相關單位釋疑。

三、在國際架構下處理兩岸經濟爭議當然歡迎,但蔡政府稱要告上WTO講過不只一次,到底告上、告成幾件?農業部稱十九度提關切未獲陸回應,但2021年九月時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就說將依照會員國爭端解決機制提出訴訟。當時陳強調,「這將是台灣農業議題第一次以WTO會員國方式向中國提出訴訟」。之前話講那麼滿,原來只是大內宣。

四、綠營擅抹紅藍營,但執政黨才有權力,應該要負起解決問題責任。綠營批評國民黨副主席去大陸關懷台胞行程,正好在中共發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之時,而在中共宣布開放台部分石斑魚輸陸後,綠媒報導又稱這是中共與國民黨達成協議介選。且不說藍營沒公權力無法協議,綠營等於在說藍營幫忙台胞、業者傳達心聲不對。自己無能還不讓他人幫忙,這個政府太鴨霸了。

其次,藍營反應也仍是因循故舊,只是強調對話重要。雖然重要,但看最近藍營對兩岸議題的若干表示,對話目的似乎只是在回到馬政府時期的交流景況,加上配合綠營議題設定?這其中有社會基礎不牢隱憂,要跟稍後討論兩岸未來局勢為何凶險放在一起談。

再者,中共此番在經濟議題上出招,雖有新意,但至少有三個問題:一、時機。經濟議題如果早點推出,還有可能認真討論,但現在競選議題一波波出現,大多無法嚴肅面對;二、產業。中共施壓特定產業肯定經過評估,看來是與產業區位與影響大小有關,但訊息能否傳達到草根受眾?該找影響大或小者「示範」?評估過程令人好奇;三、民意。如果中共是想壓低特定候選人支持度,以十五日貿易壁壘調查公布後的美麗島民調來看趨勢,十六日公布民調早在事前做完,雙方差距3.1個百分點,可以作為基準,下次於十九日公布的民調,藍綠陣營差距3.3個百分點,二十日的民調,差距甚至微幅拉大,二十一日民調差距雖縮小,仍有3.5個百分點。目前看來,中共作法並未影響台人投票取向。

為何如此?兩岸經濟交流數字雖然密切,但紅利到底有多少人共享?一直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最近侯陣營推出兩岸政見,著力於保障人權與建立監督管道,但未及討論人民對交流冷漠,到底是懷疑會喪失主權,還是沒從交流獲得好處?其實馬政府未在主權失分,蔡政府斷交多國又無法參與國際重要組織,人民也感受不到變化,反倒是經濟交流應該產生的實實在在影響,一般人民無感,只能看到綠營宣傳的「買辦嘴臉」,這類社會觀感與實際民生的無影響,如果不能正視,雖有「青年兩岸事務委員會」,未來只怕是由特定群體二代占多數,加深社會觀感。

大陸國務院21日再度出招,宣布中止12項石化產品的ECFA關稅減讓。圖為台灣最大...

我們當然反對中共影響我方選舉,但兩岸交流一向有經濟密切,政治背離趨勢。一旦開啟了對ECFA等經濟壓力卻不對症下藥,台人無感,讓綠營再深化「維持現狀」,中共下次出牌會不會更下重手?長此以往,兩岸最終還能有什麼結局呢?請人民正視最近經濟壓力手段的政治意義,以及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

########test#########
中共 大內宣 反傾銷 農委會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