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博鰲論壇憂「南海行為準則」難通過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上月底,受疫情影響停辦實體會議的博鰲亞洲論壇在中國大陸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再度舉行。

此論壇與已往相同,都規劃一個專門討論南海問題的分論壇。這次聚焦討論如何「構建合作與安全的南海秩序」。

中共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中共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劉振民、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名譽教授大衛・蘭普頓、中共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李國平等擔任發言人。

農融在書面發言中重申中共南海政策的一貫立場,再度強調依據「雙軌思路」與東協國家進行磋商處理南海爭議,呼籲應由直接相關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解決海上爭議,各方全面有效落實2002年11月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持續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並打造加強版和升級版的海上地區規則。

此次分論壇出現較具爭議性的發言是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法律約束力問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與未來南海是否能通過行為準則有關。

前菲律賓總統阿羅約重申海洋問題不影響菲中總體外交關係,雙方應運用現有管理分歧的直接對話機制。但她強調南海仲裁裁決是一項具有約束力的最終裁決。就此發言,中共外交部邊海司官員檀勍生發言反駁,表示:「所謂的仲裁,違背了主權國家同意的原則,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非法的。」

阿羅約的發言是菲律賓自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裁決公布以來所持續堅持的立場。雖然現任小馬可仕總統在去年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未提南海仲裁,但他的立場也是強調裁決具法律約束力。

自2013年開始,中共就南海仲裁案一再提出所謂「三不」的政策立場,也就是不參與、不接受、不執行南海仲裁與其裁決。中共認定審理南海仲裁案的法官逾越權限,違反國際法爭端解決應由當事國先行同意的原則,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條款也有牴觸,因此屬非法無效。但美國不接受北京立場,持續表示此裁決具法律約束力,也一再呼籲中共遵守南海仲裁裁決。

就中共與東協國家有關「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前景而言,此次會議出現比較不樂觀的發言。

三月上旬,中共與東協會員國在印尼召開第38次聯合工作組會議,雙方同意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的案文磋商,盡早使此準則通過,俾以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大局。同月24日,中共與菲律賓舉行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第七次會議,雙方也同意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

儘管如此,中共海南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在南海分論壇中的發言表示擔憂。他指出,不久前,菲律賓同意開放四個基地給美國駐軍使用;四月,菲律賓與美國也將在南海舉行最大規模的「肩並肩」軍演;此外,菲律賓表示將與澳洲強化軍事合作等。由於菲律賓改採「親美抗中」外交路線,馬尼拉已由原本支持通過「南海行為準則」的立場變得曖昧含糊,甚至在未來退出準則磋商過程都存在可能。

中共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劉振民指出,鑒於美國強勢推進其主導的印太戰略,以及南海區域外國家加大干涉力度,通過「南海行為準則」之窗戶變得越來越窄,因此,南海區域內國家應理解加快磋商準則的急迫性。

儘管南海分論壇多位發言人就通過「南海行為準則」一事持悲觀看法,但日內瓦人道主義對話中心資深顧問邁克爾・瓦蒂基奧提斯表示,無需如此悲觀,蓋磋商本身就是信心建立過程,而此過程不比最終通過的準則不重要,所以,各方應繼續溝通,討論歧見。

台灣就南海仲裁案之裁決是採取反對立場,主要原因涉及南海太平島之法律地位被矮化、參與仲裁權利被忽略、以及國家主權和名稱使用問題。就「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與通過而言,台灣高度重視,且希望被邀請參加磋商,並在未來,能簽署或加入通過後依據準則所展開的南海合作計畫。由於蔡政府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無法進行南海事務的磋商,兩岸南海合作更不可能。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會上月底於海南博鰲舉辦。(中新社)

南海仲裁 中共 菲律賓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