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馬訪陸幫賴清德助選?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目前對於前總統馬英九以祭祖名義訪問中國大陸的評論,可大致分為兩種壁壘分明立場。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力量,對馬出訪讚不絕口,幾乎沒有不同聲音;而希望在緊繃兩岸關係裡火中取栗者,則見獵心喜,各式紅帽與喪權辱國暗示齊飛,也幾乎沒有好言好語。

然而,從馬過去行事風格,與現在的一些蛛絲馬跡來做稍微長期地判斷,稱讚他降低兩岸緊張、維護和平有功,甚至期待對2024藍營選情有正面影響者,可能該批評他,而擔心馬此行減損蔡英文訪美風采者,或許反該慶幸他無意間幫了賴清德選情。因為馬此行,應可為台灣帶來短暫的和平氣氛,卻讓台人誤以為戰爭遠離,這有助於營造民進黨執政的穩定形象,卻恐無助於尚未出現的藍營候選人。

首先是馬過去的行事風格,包括自為決策、謹小慎微,把自身追求放在首位。前者不單是馬個人問題,畢竟有民選總統以來,大陸政策仍是總統特權。只問題在民進黨是以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邏輯來處理中國事務,其策略說理能得到普羅大眾的腦補理解,而藍營的大陸政策還包含有難以說白的文化認同與內部算計。

馬當權時如果在教育上用心發展中國研究,倒還好說,結果卻順從去中化教育,使人民對中國概念失去興趣,無法參透藍營深意。這導致了馬引以為傲的八年任期號稱兩岸緊密交流,但蔡上台後,就能輕易逆轉交流方向,社會主流意見未出太多雜音,可以反推過去熱絡景象,基礎並不厚實。

如果馬注意到這個現象,規劃前能讓國民黨適度參與,雙方還有分進合擊可能。但從赴陸名單與媒體曝光朱主席知道時間,看來並非如此。所以馬此行與國民黨的政治議程無關,甚至有親信在馬出發前對黨務指點江山。

其次,馬的謹小慎微,使他不去北京。從過去國共交流經驗看來,此使他與習二會的機率大減。外界甚至可以推知,他既然在行程安排上能讓中共總書記都不一定要見,那其他恐怕也不一定能見到每省市的一把手。所以他此次出訪,比之2005年連胡會如何?當年達成的五項願景還寫入了國民黨政策綱領,馬的歷史意義與高度如何體現,讓人好奇。

由於馬對台灣民意與藍紅兩黨的疏離,此行設計的許多苦心,或許是用於對大陸人民,但對台人有什麼影響力?應該是關心兩岸和平發展者的看點之一。

相對於此,最近的民調風向,卻似乎能看出馬出訪對賴清德的助益。過去裴洛西訪台引發的中共軍事壓力,曾經讓台人感受到戰爭將臨的氣氛。這使得藍營在九合一選舉大勝、賴清德也改口和平保台,以及民進黨政府吹起兩岸和解春風。藍營要乘勝追擊,將會繼續堅持明年選舉將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

然而,隨著兩岸氣氛改變,台人又開始遺忘飛彈穿過台灣上空的感覺。明明民進黨內政外交多出問題,治安能源經濟七缺八漲等問題接續爆發,但神奇的是,不論是黨或候選人的民調還是贏過潛在競爭對手。這似乎暗示人民不覺得選上賴可能導致兩岸戰爭。

馬就在此時機出訪。由於總統大選即將進入白熱化,中共應會趁此前空檔展現其兩手策略。本來在蔡訪美時,台人只能見到硬的一手,但馬的適時出現,不知是否會進一步讓台人降低了對台海兵凶戰危的擔憂。這也應該是外界該關心的部分。

綜合言之,外界最需要關注地,是馬此行對台灣民意的影響力。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力量,應該都希望馬此行能有所展現,然而,從歷史經驗觀之,實在沒有樂觀的本錢。

前總統馬英九以祭祖名義訪問中國大陸。圖/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馬英九 戰爭 民進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