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這個院長演很大:為把蘭千趕出故宮?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立法院在12月19日召開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來作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聽會,討論吳密察院長擬將寄存制度改革為「以捐贈為前提」的合理性。與會專家學者幾乎一面倒地反對,也強力主張延續舊制,留住蘭千山館寄存文物;只有少數兩三位支持改制,其立論相當薄弱,甚至自相矛盾。

然而,許多媒體的報導,卻與實況大相徑庭,有的「御用」記者甚至強詞奪理地護航。其實,就在公聽會前三天,文化界發起的「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運動,於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奇蹟般地衝破五千人附議門檻。吳院長卻視而不見,還企圖透過媒體來捏造正義與改革的假象。對照蔡英文2016年剛選上總統時說的,人民更願意期待一個傾聽民意的政府,是何等諷刺!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吳院長再度祭出了新的說法:「故宮質精量豐,無需以寄存方式彌補藏品不足。」這個理由竟能推導出「寄存須以捐贈為前提」的結論,可謂犯了極為嚴重的邏輯謬誤,十分荒唐。而且,既然認為故宮典藏已經夠好又夠多了,是不是該廢除《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辦法》?是不是該停止國寶館的興建?世界各國博物館,都巴不得珍貴藏品越多越好,只有吳密察嫌自家藏品太多。

類似上述似是而非的說法,已經罄竹難書,內容不僅漏洞百出,還頻頻自打嘴巴。10月19日,故宮發函林府的蘭千所有人,在10月31日寄存合約到期後,取回原件。換句話說,吳是在完全沒有與林家協商的情況下,忽然要退回藏品,且隻字未提續約。如果不是之後被媒體披露及輿論撻伐,恐怕連洽談新合約的餘地都沒有。

吳密察一直把寄存定位為「無償幫私人保管文物」。事實上,民國58年,蘭千山館主人林柏壽就提供了100萬給故宮,做為藏品維護、展示、出版等基金,不僅把珍稀寶物借給故宮讓大眾親炙,還奉送了天價的「嫁妝」。

另外一個說辭就是「庫房不足」,但是,立委視察故宮庫房時,發現蘭千文物只占了四個櫃子,不到一坪大小,吳密察便趕緊改口說博物館不給自然人寄存,卻又很快被媒體報導打臉,因為國圖、國美館及台北市立美術館都接受自然人寄存;立委吳怡玎在預算審查會再度問到空間夠不夠,吳密察又換了一個謎樣的理由:南院雖然空間夠,但在「情感」上不夠。

堂堂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為了把蘭千文物趕出故宮,說辭和對策竟能一變再變,而且前言不對後語,處處違反博物館專業。更不可思議的是,許多人也習以為常。台灣怎麼能對無良政客縱容到如此無法無天的地步?

如果不斷編造奇怪的理由和做法,且全都缺乏說服力又互相矛盾,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背後隱藏了不可告人的動機。吳院長將近兩個月來的詭辯,都是在「演」,企圖靠著拙劣的演技,蒙混過關。

又有護航的媒體提到,林家後人未曾露面或具名發聲,導致相關爭議至今如鬼打牆。誠然,蘭千文物屬於私人財產,本來就應該尊重家屬意願。但事實證明,是吳院長打破了過去五十多年來雙方的默契,強行退回寄存品。

故宮是全民的,不是院長一人的。如此專斷獨行,損失的是兩千三百萬台灣民眾的文化權:以後再沒機會親眼目睹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和懷素〈小草千字文〉了。

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日前出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行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來作為是...

最令人不解的是,吳院長只要把舊合約換換日期,輕鬆地簽個名,就皆大歡喜了,何必甘冒大不韙,搞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新寄存辦法,吃力不討好呢?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物 吳密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