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兩岸農產貿易泛政治化如揚湯止沸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大陸國台辦日前表示,基隆北都冷凍食品出口到大陸的一批白帶魚包裝樣本,被檢出新冠病...

繼台灣出口中國大陸的石斑魚因禁藥問題被暫停進口後,近期又爆發我出口的白帶魚包裝驗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而被暫停一周。官員與民進黨立委再度重炮批判對岸惡意政治操作,惟將問題甩鍋給大陸,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引發反效果。

大陸海關總署2020年9月11日,發布2020年第103號公告,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安全,海關對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實施緊急預防性措施,同一境外生產企業輸華冷鏈食品或其包裝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海關分別暫停接受該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至4周,期滿後自動恢復。

追查上述白帶魚禁令,係6月10日大陸海關總署所發布的公告。事實上,大陸海關總署也於同日也查出阿根廷的冷凍魷魚;越南冷凍南美白蝦蝦仁與冷凍巴沙魚;印度冷凍南美白蝦、冷凍杜氏叫姑魚等國海鮮的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均按照上述公告,自該日起暫停接受特定企業的產品進口。足見大陸禁令並非如農委會所言,為大陸的政治操作。

大陸的做法已引發一些國家的不滿,並在WTO 「食品衛生檢驗及動植物檢疫措施委員會」(Committee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簡稱SPS委員會)之會議中,表示尚無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病毒會透過其外包裝感染,認其做法違反《SPS協定》第二條第二項的「缺乏科學證據」。

當然大陸還可引用《SPS協定》第五條第七項: 「如相關的『科學證據不充分』時,會員可依現有有關資訊,包括相關國際組織及其他會員的檢驗或防檢疫措施資訊,暫時採行某些檢驗或防檢疫措施。惟在此情況下,會員應設法取得更多必要之資訊以進行客觀的風險評估,並應在合理期限內檢討該檢驗或防檢疫措施。」惟COVID-19已經流行超過二年半的期間,理應可取得更多必要之資訊以進行客觀的風險評估,中國恐亦無法援引該例外規範,故已有部分國家已對該事件向WTO提出特定貿易關切(specific trade concern, STC)事項。

針對大陸的做法,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中國假借各種名義,干擾、打壓台灣正常對中國輸出的農漁產品;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批評,中國根本是故意找碴,要強烈譴責中國各種打壓行徑;鄭運鵬立委說,這是中國在台灣大選前以商逼政的典型手段,請國人提防認知作戰;立委許智傑也說,全世界只有中國在食品上驗出武漢肺炎病毒,中國為了打壓台灣無所不用其極!

有趣的是,我國漁產品是否帶有新冠病毒,我方也不確定,還相互推卸責任。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坦言,防檢局不會對農產品外包裝檢驗新冠病毒,這部分要詢問食藥署;食藥署則表示,只檢驗輸入的產品及其包裝,不定期針對進口冷凍食品內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檢驗結果」。易言之,我國出口產品根本沒有任何機關進行檢驗,所以也無法確定系爭漁貨包裝是否有病毒。食藥署既然與大陸海關一樣,都對進口包裝進行檢驗,等於間接承認我國亦擔心包裝有相當的風險,批評對岸還有正當性?

此外,面對大陸以蟲害或禁藥為由,限制我農漁產品進口,政府批評對岸造假,否定大陸的檢驗;反觀,去年6月我外銷紐西蘭荔枝、芒果查出東方果實蠅也被暫停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表示,尊重當地進口國處理,完全採取二套標準。

農委會以泛政治化的方式處理兩岸農產品貿易,質疑中方提出的數據,何嘗不是自己口中的缺乏科學證據?此舉不但無法解決出口困境,還會激怒老共擴大對台灣商品實施限制,加深兩岸敵意螺旋。或許這就是執政黨的目的?

石斑 漁民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