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拜登出訪東亞並再拋台海震撼彈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澳洲總理亞伯尼希(由左至右)、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迪出席在...

此次拜登總統出訪東亞,主要的目的就是以經貿與安全兩項議題來團結盟友,但是其效果可能並未如預期,因雙方需求不同以及中國因素影響,美國與東亞國家之間的距離仍大。但拜登再度拋下台海震撼彈,也再度掀起波瀾。

其實,拜登在東京提出IPEF,就有可議之處,若IPEF真的受到歡迎,那就應該在幾天前,在華府舉行與東協國家峰會時就提出,因為東協十國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國家聯合體。尤其美方事先就聲明,不會納入降低關稅、市場准入等傳統工具,而這才是大多數東協國家所期盼。

再者,以「公平貿易」、「彈性供應鏈」、「基礎建設、乾淨能源及脫碳」、「稅收及反貪腐」等四大支柱所構成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乃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的延伸,主要就為了彌補美國不參與CPTPP之不足,以及藉此對抗RCEP,而這也與東協國家不願在美中之間選邊的立場相牴觸。

還有,強化供應鏈與反貪腐等議題,必將引發干涉內政的疑慮。更讓人擔心的是,若與拜登達成協議,但兩年半之後美國可能換人執政,是否仍能貫徹實施,誰都說不準,可見川普2017年斷然退出TPP的陰影仍在,因而使得多數東協國家都對IPEF採取觀望的態度。但因韓國總統尹錫悅才剛上任,尤其他是檢察官出身,並無實際從政經驗,而且依其就事論事與親美遠中的態度,自然全力支持IPEF。

再以此次在東京所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觀之,在會後的聯合聲明中,討論內容廣泛,從新冠疫情到網路安全,包羅萬象。但在牽涉「和平與穩定」部分,只以「強烈反對改變東海與南海現狀」來隱射台海,以及反對「危險使用海防船隻」來隱射大陸對於南海島礁的行動,都未指名抨擊。反之四國計畫投資500億美元在印太地區興建基礎建設,卻有與大陸別苗頭的意味。

此外,Quad之中澳洲與印度的走向值得關注。由於日前澳洲大選變天,新任工黨主席亞貝尼斯就任總理,但因澳洲內部反中情緒甚高,以及美國的影響力極大,在345聯盟中(AUKUS,Quad與五眼聯盟),澳洲都積極參與,使得澳洲新政府要在對中政策方面有所改善,確實空間有限。

在印度方面,長久以來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關係緊密,由其近來又購入大量俄國石油,以至於印度在俄烏戰爭的中立態度令西方國家不悅。尤其,印度的地緣地位距離東北亞較遠,雖與中國有傳統的領土糾紛,但阿富汗問題確實要比朝核問題更受到印方的關注,因而使得印度在Quad問題上顯得較為保守。

在此次拜登與韓日領袖所發表的共同聲明中,都分別提及要維繫台海和平,拜登還稱若台海有事,美國會馳援台灣,再度丟下震撼彈,但事後又遭美方官員打臉,並稱美國的一中政策未變,可見拜登的講話日益喪失公信力,卻屬罕見。

近來美方不斷強調,反對兩岸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依此,若是因台灣獨立而引發中共用武,比如觸犯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那是台灣改變現狀。若此,美軍馳援台灣的立場就比較薄弱,且會將美軍陷入是否介入的困境,因而難獲美方同意。當然,美國是否馳援台灣,還要看屆時美國的內外狀況而定。若當時美國內外情勢安穩良好,馳援台灣的機率自然增加。

反之,比如美國內部爆發激烈恐攻或對外參與戰爭,自己都窮於應付,那馳援台灣的機率就會降低,而北京當然會選擇或製造對自己比較有利的環境,來避免與美國直接衝突。此次拜登對兩岸丟下的震撼彈,最可能的目的,是為挽救民主黨在期中選舉的劣勢,對此北京必須沉得住氣,不要掉入陷阱。

拜登 美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