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慘遭閹割:應砍掉重練的全民健康保險會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教授

衛福部於4月8日公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5月15日起,國人就醫,在急診、檢驗檢查與藥品等,將感受到部分負擔金額的上升。這已經是今年第三波的健保調漲;第一波調漲在1月1日,一般及補充保費費率皆有超過10% 的漲幅;其次是於3月公告提高投保薪資上限。

據了解,第四波的健保調漲已有腹案,方向為增加政府負擔。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政府財源來自民眾,增加政府負擔,還是全民買單。尤有甚者,在強化健保財務規劃的「全民健保財務調整措施」中,尚有第五波、補充保費的調整方案。

在一波波健保調漲的過程中,啟人疑竇的是,由被保險人、雇主、保險醫事服務提供者、專家學者、公正人士及有關機關代表共39位委員組成之「全民健康保險會」(健保會)的功能。

根據今年2月25日健保會會後記者會,有關部分負擔調整方案的討論,結論是:「沒有共識」。根據媒體報導,衛福部長陳時中於3月9日與付費者代表進行會議,討論「氣氛融洽」,並於翌日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共識是調整」、但「還沒有定案」。

讓外界霧裡看花的是,從「沒有共識」、「沒有定案」、到「公告調整方案」的過程。健保會每月開會一次,查閱健保會3月議程,不論是「報告事項」或「討論事項」,均不見部分負擔調整方案。由此可知,日前公告之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係由健保署一手主導、經衛福部長拍板定案;健保會充其量,不過是在2月的會議中,被徵詢而表達意見,連「橡皮圖章」都稱不上。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健保會對於保險費率與保險給付範圍,具有「審議」之功能;對於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之對等協議,具有「訂定及分配」功能;對於保險政策與法規,具有「研究及諮詢」功能;對於其他有關保險業務事項,則具有「監理」功能。

很顯然的,衛福部係將「全民健保財務調整措施」視為保險政策與法規事項,諮詢健保會意見,這無疑是要健保會「穿小鞋」。試問,健保會對於攸關健保財務核心的「費率」與「給付」,具有「審議」的功能,何以對於健保「財務調整」,僅僅是「被諮詢」的角色?國人就醫時須支付之部分負擔,與每月須按費率繳納之健保保費,兩者連帶、同屬參與健保的支出,何以後者須由健保會審議,而前者卻不須?

衛福部公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5月15日起,國人急診、檢驗檢查與藥品等的部分負...

我國全民健保自民國84年開辦初期,保險支出(醫療費用與其他)僅有1,574億元,不到30年間,保險支出將突破8,000億元,整整翻漲5倍有餘;相較於金額2兆餘的中央政府歲出合計,已接近40%。健保支出,豈非有如巨靈「利維坦」(Leviathan)般地吞噬著經濟體系內的資源。雖然歷次民意調查顯示,國人對於健保有很高的支持度,國外對於我國健保的讚許,也時有所聞,但這都不代表衛福部可以對於國人予取予求、不受節制。沒有獨立、具實質決策功能的健保會,是健保永續最大的隱憂。

健保 保險 衛福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