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2022中國歐盟高峰會:殊途不同歸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2022年4月1日,歐盟與中國以視頻方式舉行第23次雙邊高峰會,歐盟最高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舉行了會議,隨後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交流。

依照歐盟執行委員會的公告,此次峰會的議題是:恢復烏克蘭和平穩定是共同責任。歐方兩位領導人都強調,歐盟和中國必須共同努力,盡快停止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並解決由此引發的嚴重人道主義危機。馮德萊恩還與李克強討論了如何在全球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抗擊新冠病毒等問題上開展合作。

在雙邊關係方面,歐盟呼籲中國停止制裁歐盟相關人員,並優先在 COVID-19共同合作,期盼中方解決長期以來對中國市場准入和投資環境,同意繼續就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等方面開展合作。

歐盟希望恢復實質性人權對話,並重申其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同時對兩岸緊張局勢加劇表示擔憂。此外,雙方領導人還談到了阿富汗、緬甸和朝鮮半島局勢。由於歐方急於想讓俄烏戰事結束,但中方卻避重就輕,並反對歐方說教與對俄制裁,因而雙方相談不洽。

首先,歷來中歐峰會均由雙方最高政策執行者主談,而最高領導人只是過場,此次也不例外。這就與中美領導人峰會是由習近平與拜登親自主導有別,其中雙邊關係的重要性與制度的差異,都是決定的因素。比如美國總統集政策制定與執行於一身,而歐洲理事會主席的權限比較集中在大政方針的制定,而執委會才是主要的執行機關等等。

自2019年以來,因歐盟批評北京的貿易行為,再加上新疆、香港、台海與南海等問題,導致中歐關係惡化。2021年北京因立陶宛的友台行動而對其加以貿易抵制,且歐洲議會通過相關抗中議案而遭中方制裁其議員,以至於諸如「中歐投資協定」等議題都難於解凍,進一步加劇了雙邊關係的緊張。

由於歐盟共有27國,意見難於整合,但中歐雙方都互為極重要的貿易夥伴,而美國才是中國最嚴重的威脅。因而中方確實有意聯歐制美,此乃可由習近平此次強調歐盟應該更加建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確知。

在此次中歐峰會前,中國外長王毅曾與來訪的俄國外長拉夫羅夫會談,令歐方不滿。更早之前,王毅也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舉行視頻會議,歐方期盼北京可以對俄烏戰爭做出更大的貢獻,但並未獲得積極回應。進而,歐盟和北約領導人追隨美國的步調警告北京,如果中國在俄烏之戰期間支持莫斯科,可能會面臨來自西方的強硬對待。因而歐方官員在會前就已經表示,此次峰會後不會發表聯合公報,可見其期待有限。

面對此情況,北京的態度看似仍有微調。比如此次中方是藉「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邀約俄國外長與會,地點還選在較為偏僻的安徽屯溪,刻意降低其重要性。而在二月上旬,普亭訪問北京時,雙方均稱中俄關係發展無上限,此次也已限縮為中俄合作爭取和平無上限,維護安全無上限,與反對霸權無上限,中方也似乎有意在俄烏衝突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中國大陸與歐盟一日舉行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右...

綜合觀之,由於中歐雙方在意識形態的妥協空間甚小,造成一些政策的對立,再加上對待俄羅斯的立場有異,此次中歐高峰會的成果有限。但因當前俄烏戰事慘烈,中方是否有意介入斡旋與調停,還有待觀察。

歐盟 北京 習近平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