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莫浪費Omicron危機-推動行動支付此其時矣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襲擊下,台灣疫情已經不是會不會擴散的問題,而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國過去防疫得宜,缺乏數位轉型的壓力,我正可利用這波危機,推廣行動支付。

隨著開發中國家疫苗施打率提升,原本多數人都認為COVID 19疫情已進入尾聲之際。Omicron變種病毒迅速擴散全球,其高度傳染性,引發新一波感染潮,歐洲多國每日新增數十萬人確診已不足為奇,美國就創單日超過百萬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紀錄。就連完整接種疫苗者也遭到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以色列財政部長Avigdor Lieberman已接種4劑疫苗,依然確診新冠肺炎。

全球防疫最嚴格的中國大陸,堅持清零政策,一有省市發生警報,立即就封城並實施普篩,例如:天津發現社區感染,12日下午全市放假,1,400萬居民進行第二次全城核酸普篩工作。即使如此謹慎,防範北京冬奧受影響,不斷提升防疫等級,CNN報導美國飛大陸航班可能會被迫暫停,然各省市仍四處發生感染案例,北京與上海二大城市紛紛淪陷。

目前台灣本土疫情縱未全面擴散,惟以Omicron病毒的高傳染力,遲早會衝擊我國。政府除了提高防疫等級與醫療量能外,也應藉此推動產業數位轉型,例如以行動支付取代現金支付;以元宇宙舉辦活動;擴大5G應用與普及;建立智慧工廠,減少人力;以自駕車運輸,降低司機與入境者接觸,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

其中又以行動支付最容易推行,效果也最明顯。因為許多感染的案例,就是發生在付錢過程中,本波桃園機場群聚案就是因染疫居服員至銀行辦理業務,引發多人確診。農曆年即將到來,換鈔需求大增,染疫風險急遽升高。若能大舉推廣行動支付,不需要實體鈔票也可以領取紅包,購買年節禮品亦可掃描QRCode或感應支付,將可避免接觸,降低染疫風險。

政府與業者過去也曾積極推動行動支付,表面上使用人數眾多,然而,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去年11月電子支付帳戶使用者人數已經超過一千五百萬人,但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僅90.7億元,遠不如信用卡簽帳金額2,921億元,更遑論現金支付。依據主計總處預估,去年第四季民間消費達2.6兆元,平均單月8769億元。易言之,電子支付僅占所有消費的1%。

加上許多商家根本尚未接受行動支付,台北市雖早在2018年就將設置電子支付納入公有市場攤位契約中,筆者也確實看到市場攤販有張貼支援行動支付的貼紙,但詢問商家後始知,多數攤販在市政府檢查後就束之高閣,根本無法使用,足見我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或許我們可參考大陸「微信支付」推廣經驗,大陸過去行動支付幾乎由「支付寶」獨占市場,原本市占率偏低的微信支付遂於2014年春節期間推出了虛擬紅包功能,並推出「搶紅包」活動,一舉改變大陸發紅包習慣,並在短短幾日吸引數千萬的用戶綁定,從此與支付寶平分天下。

Omicron病毒來襲,行動支付使用誘因大增,剛好趁此在農曆年推廣。本文呼籲蔡總統等政治人物,主動宣布今年不再發「一元紅包」,改以行動支付發放虛擬紅包(也可考慮發放NFT商品),帶起示範效果。加上民間業者提供豐厚的獎勵措施,就可引導民眾使用,就有機會大幅提高行動支付的普及率。

 

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襲擊,政府正可利用這波危機推廣行動支付。大陸發展的成功...

新冠肺炎 COVID-19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