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嫌貧愛富? 一把大火燒出弱勢藝術家的悲歌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位於南海學園的台灣工藝研究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12月3日下午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傷亡,建築結構未受損。由於該館為市定古蹟,至少不必擔心文化資產受到破壞。但是,這場火災衝擊最嚴重的,並非館裡的設備,而是即將展出的藝術品。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主管機關和重要媒體在第一時間都沒有提到展品受損的問題,直到創作者在臉書貼出照片,才引起關注。很多藝術品都是藝術家花了二、三十年心血的結晶,卻在短短不到2小時付之一炬,令人痛心。也有文化工作者指出,展品損失金額估計超過千萬,而主管機關卻只透露建物受損的5萬元,有粉飾太平的嫌疑。

台灣工藝中心直到12月5日才召開說明會,並於12月6日在官網發文道歉。倘使沒有社群網站讓藝術家有發聲管道,工藝中心是否願意積極回應?令人懷疑。火災發生當天,館方告訴媒體,起火點是策展木板,很容易讓人把注意力轉移到參展者是否也該承擔責任的聯想上。至於主管單位文化部,只有一位次長在藝文工作者的臉書留言回應,內容頗具誠意,但官網卻未見任何表示,似乎並不十分重視弱勢藝術家。

相形之下,文化部對待動輒天價的藝術品拍賣,其態度之積極,動作之迅速,簡直不可同日而言。為了吸引國際拍賣公司來台,政府修正《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將藝術品拍賣採取分離課稅,美其名為活絡藝術市場,實際上這個市場僅有極少數富豪參與,與絕大多數民眾的藝術創作及欣賞無關。分離課稅非但幫不了本土藝術,反而在稅制不公的情況下,造成劫貧濟富的惡果。

當初文獎條例修正的主要動機,就是期待台灣能取代香港,成為亞洲拍賣重鎮。可是該法在今年五月修正通過至今,並未見任何拍賣公司想要來台,相反地,佳士得還在七月底決定2024年把亞太總部遷到香港中環。有的藝術工作者甚至研判,以台灣的條件,就算祭出免稅的誘因,人家也沒有興趣。

於是,所謂分離課稅,已徹底淪為富人避稅的工具,付出的代價就是打壓本土藝術。近年來,越來越多政策掌控在權貴手裡,導致諸多措施為其量身訂作,將擴大貧富差距。本以為藝術訴諸感官與心靈的陶冶,可以保留一塊淨土,免受金錢的污染,怎料竟也在劫難逃?《文化基本法》一再強調,政府應保障藝術創作者的權益,建立平等及自由參與之多元文化環境。這些美好的理念,在文化部「嫌貧愛富」心態的襯托下,竟顯得無比空洞與諷刺。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上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日前發生火災。...

展品慘遭焚毀,縱然有被淡化處理之疑慮,好歹還是看得到的火;文獎條例已千瘡百孔,這種隱形的火,正逐步侵蝕台灣文化的根基,又有多少人察覺或關心呢?

藝術家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