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德國大選變天 台灣可能受惠?

聯合報 湯紹成/政大國關中心兼任教授

本年度全球最重要的選舉,德國國會大選結果出爐,各黨得票率為:社民黨(SPD,25.7%,+2.5%)、聯盟黨(CDU/CSU,24.1%,-8.8%)歷史性大敗、綠黨 (Greens,14.6%,+5.7%)有史以來最佳、自民黨(FDP,11.5%+0.8%)、另類選擇黨(AfD,10.5%,-2.1%)與左翼黨(The Left,4.9%,-4.3%)。

因德國實行「聯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上述得票率可以十分完整地反映到國會政黨的席次分配。但以反歐盟與反難民崛起的AfD有極右傾向,沒有政黨願與合作,而東德共黨的後繼者左派黨,因得票率低也將難以入閣,故當今只有前面四個政黨縱橫捭闔來籌組聯合政府。

此次大選最主要的議題是氣候變遷,因為七月份德國才遭逢前所未有的大水災,損失慘重。在此之前,原本是聯盟黨與綠黨互爭大位的格局,但因兩黨總理候選人都犯下嚴重錯誤,前者在勘災時表現輕佻,後者出書被抓抄襲等,以至於社民黨漁翁得利。該黨候選人舒茲(Olaf Scholz)木訥沉穩,曾任漢堡市長,目前是德國現任財政部長兼副總理,從政經歷完整又選舉勝出,成為下任總理的機率甚高。

由於近年來中國的崛起,在2019年9月初,德國政府也發表了戰略文件「印度太平洋指南」(Indo-Pazifik-Leitlinien),並宣布該地區已成為德國外交政策的優先重點。繼英法兩國之後,德國也已派遣護衛艦到印太地區巡弋。而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對象,在梅克爾總理16年的執政期間,她曾訪問大陸12次,可見雙方關係之緊密。

自拜登總統上台以來,梅克爾的態度有些親美轉向,但仍願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否則貿易和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將無法解決,可見德方在美中兩大國之間採取中間路線的意圖明顯。因而此次大選中國的議題凸出,同時各黨態度都趨於強硬,並也都接受歐盟2019年對中國的定位,認為是夥伴、競爭者與對手三合一,但各自側重不同。

以工人運動起家的社民黨稱,與中國的利益和價值觀衝突將會日益加劇。雖然世界經濟向前邁進,但堅決反對脫鉤,因這會導致各國重創,故支持與中國進行緩和政策,還主張人權、工作條件和環境問題上的國際規範。

政治取向趨於保守的聯盟黨,將中國視為一個制度競爭者,並強調價值的分歧,尤其中方侵犯人權的行為應予以明確指證。中國雖為威權國家,卻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並在很多領域都是德國的重要合作夥伴,因而必須與中國繼續保持開放與合作。

上述兩大黨的對中立場比較宏觀,而主張環保與反核的綠黨則更加強勢細緻,強調更嚴謹的對華關係。該黨不斷強力批評對經貿利益的狹隘看法,而不能忽視香港的情勢,尤其新疆的強迫勞動產品不應進入歐洲市場,也偶而提到台灣的地位。

由於自民黨反共的意識形態明顯,曾多次強調台灣、香港及新疆問題,並已於今年五月的黨代會上刪除競選政見中的一中政策,還支持台灣自決。早在1990年代初,因西藏問題爭議,自民黨所屬的諾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被中方驅逐出境,至今不得重返,目前該基金會正在台灣籌設辦事處。

依照德國法律規定,進入德國國會的每一個政黨,各依其所占席次比例,都可獲政府相關部會金援成立一個基金會,具半官方性質,可見自民黨兩岸政策的超前佈署。雖然自民黨的規模不大,但多次在德國政壇扮演聯合政府造王者角色,且該黨過去長年出任外交部長,若入閣也將對台灣比較友善。

德國國會大選結果出爐,社民黨得票率拔得頭籌,該黨候選人舒茲(左)出任下任總理的機...

綜上所述,目前將由得票最高的社民黨開始進行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依照各黨得票率,最可能的組合是社民黨、綠黨與自民黨,其次才有可能由聯盟黨、綠黨與自民黨聯合主政。依照慣例,這兩種聯合政府都將由小黨出任外交部長,因而可能對台灣比較有利。除非都談不攏,才有可能再度回到目前的社民黨與聯盟黨的兩大政黨聯合,但因雙方都沒有意願故可能性低。一般而言,這個聯盟談判將至少會持續到年底,屆時德國才會有新的開始。

德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