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經濟脫勾?拜登新戰役與中國新武器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今年7月17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拜登決心不讓中國超越美國:其對中政策看起來比川普更加強勢」(Joe Biden is determined that China should not displace America - His China policy is looking even tougher than Donald Trump’s)為題,在當期刊出專稿分析美國拜登政府對華政策。

但該稿件第二張附圖,卻援引「國際貨幣基金會」全球貿易統計資料,對比出大體上自2000年左右至2020年時,全球各國對中國大陸與對美貿易何者數值較高,所構成兩國全球貿易關係板塊推移樣態,同時亦顯示出雙方在此種對比方式下,經貿版圖百分比消長狀況。

北京對外開拓貿易關係,希望透過各種策略分散市場,擺脫對任何單一市場過分依賴,其實是極為長遠之對外經貿政策目標。川普執政時期,華盛頓與北京貿易戰打到不可開交,更讓北京痛下決心,必須賡續落實此項政策,絕對不讓華盛頓手中握有能夠掌握北京景氣榮枯本錢。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此種全球經貿版圖佔有率消長,北京確實會讓華盛頓感受到權力競逐壓力。

但就經貿來說,畢竟還是要遵循經濟法則,政府政策所顯現之主觀意願,確實是會不敵現實之客觀環境。為何美國川普政府挾其商貿消費市場額度優勢,透過不斷增加關稅對北京施壓,卻會造成北京另行努力開拓其他市場,最後變成「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情境?其實是基於下列幾個因素:

首先就是北京與其貿易夥伴相互間,透過貿易過程都察覺到雙方往來,對比與美國繼續經貿交易,其實是更具有相對穩定之市場環境。美國動輒祭出許多制裁、禁運與報復規定,特別是許多品項經常是毫無預警,甚至事後並未實際採行,但卻對商品市場價格造成衝擊,此等非經貿性動作不斷,對貿易往來產生諸多不確定因素,自然就讓許多貿易夥伴視美國市場為畏途,其轉向自然不讓人意外。

其次就是相對樂觀之市場前景,美國雖然還是全球經貿實力最強國家,但其寅吃卯糧借貸度日,這是國際社會都理解事實,當其口袋不深本錢不夠,未來購買力不太可能有希望繼續成長,自然就會門前車馬寥落,不再成為市場寵兒。國際經貿本來就是將本求利,並且要透過不斷開發新市場,來維持企業營運業績成長,所以此種貿易版圖變化,並非完全奠基於北京主動採取之政策,而是透過雙方實際互動磨合,所自然產生最終結果。

另外必須提到西方國家原來不是沒有企圖,希望透過扶植印度來與中國大陸競爭,利用「made in India」作為抗衡或是制衡「made in China」運用籌碼;但是經過接近二十多年努力,新德里整體社會條件確實是存在問題,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目前在經過新冠疫情衝擊,北京也看出來,新德里絕對難以恢復元氣,此時自然就會更加助長北京在國際貿易對外爭雄氣勢。

最後就要談到拜登政府希望繼續透過技術封鎖來對抗中國大陸;川普政府曾經要求盟友共同對中國大陸封鎖高科技產品,但卻對美國企業私下放水,此種狀況確實是讓盟友不快。同時在對盟友施壓,封鎖其高科技不得銷往中國大陸時,美國亦無法提出任何補償代價,這讓美國是否有效封鎖高科技產品,以便制衡中國大陸,存在某些不確定因素。

美國不斷犧牲盟友利益,老是叫別人埋單付出代價,究竟這條路還能走多遠?

「國際貨幣基金會」全球貿易統計資料,全球各國對中國大陸與對美貿易情形,經貿版圖呈...

北京 川普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