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面對9月復學潮 政府也該超前部署

聯合報 高永光/考試院前副院長

慈濟在爭取購買5百萬劑BNT疫苗時,特別強調希望給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學生先打,在野黨主席也呼籲青年施打順序可以提前。很意外的,陳時中這次總算有所回應,也提出了12歲到18歲可以優先施打。

當然,這可能是為了因應9月學校復學在做準備;如果中學生沒有全部施打疫苗,家長怎麼可能放心把孩子送回學校?此外,家中有國高中生的家長,平均年齡可能在35到50歲之間,正是職場中的主力,如果家長需要居家照顧,一定會影響到產業的正常運作,對於今年經濟成長必然影響甚大。

不過關於校園防疫及所涉及的教育問題重重,仍需要教育部及執政黨認真去做到「超前部署」。

第一、目前12歲以下到2歲的疫苗還在做人體試驗,例如:輝瑞及莫德納,美國醫界有很多報導。但距離能夠真正獲得美國藥品主管當局及國際相關組織的認可,可能還有一段時間。陳時中也說政府有在注意這個問題,並試圖進行接觸。

鑒於政府在購買疫苗上的沒有效率,民間團體像慈濟買疫苗的初心,就是幫助學生,對小學生的疫苗,慈濟是否也可運用其國際影響力,提早接洽?仰賴無能政府,不如寄希望於慈濟。而且家中擁有幼兒及小學生的父母,年齡可能介於30歲到45歲之間,要使這個年齡層的爸媽能安心出門工作,前提是幼兒及小學生都能打到疫苗。

第二、在幼兒及小學生沒有疫苗可打之下(目前估計9月之前是不可能),幼兒園及小學的紓困一定要到位,線上教學也必須有完善的安排。檢視教育部的紓困預算,在幼兒園的補助部分相當有限。業者實際反應是:看得到吃不到。而且手續繁複冗長,恐怕再拖幾個月,很多幼兒園會倒閉,後果不堪想像。

其次,學校雖停課不停學,檢視教育部編列的紓困預算,有相當大的部分放在線上教學的硬體設施上。從新冠疫情去年一月大爆發以來,台灣多了一年的時間,目前在硬體上教育部到底有沒有確實對全國大中小學的軟硬體線上設備,進行盤點?究竟有沒有協助各級學校,建立線上教學的支援系統?教育部不能一紙公文要各校及教師自行解決,各自探索課程內容設計,這樣做是不負責任,怠忽職守。

因應新冠而被加速產生的「混成教育」更是問題重重。其實教育部應該仿效英國在內閣成立「新冠疫情教育委員會」,結合官員、專家學者、家長及教育團體代表,全盤規畫新冠一代教育改革的所有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是因為學校時而關閉,時而復課所產生的「人情學」:解決因人際疏離而產生的溝通及心理諮商問題;數位教學落差所產生的「科技平等」問題;甚至也要積極解決因教育M型化或家庭貧富差距所導致學習品質落差等社會衝突問題。

最後是,將來大學學制的改變如延長修業年限、因線上授課所可能產生的學雜費減免、學位認定的問題以及當學校關閉時,弱勢生飲食的健康問題等等,都不能等閒視之。

本文要問的是:政府真有在關注校園防疫?對於後疫情的「混成教育」,政府真有具體的方案嗎?

校園防疫及所涉及的教育問題重重,需教育部「超前部署」,圖為宜蘭縣政府安排教師接種...

新冠疫苗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