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滴滴下架 是中國人治主義的反射鏡

聯合報 劉明德/前四川大學副研究員

只要到過中國大陸出差的人,應該都使用過滴滴出行,因為在中國政府的管制政策下,計程車的數量非常有限,但搭乘的人卻又非常多,在供需極度不平衡下,讓滴滴出行的手機叫車服務,浮現了無限商機。

滴滴出行,是一個2012年6月才成立的叫車平台,滴滴的出現,解決了很多中國人(包括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叫不到計程車的痛苦,何況其搭乘費用比計程車便宜許多,確實是叫車人的一大福音。短短幾年間,滴滴已經成了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公司,根據統計,截至今年為止,滴滴的用戶高達5.8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務平台。

這樣一家有發展前途的公司,尤其美國蘋果公司、日本軟銀集團、美國Uber公司都爭相成為它的大股東,其業務更遍及澳洲、日本、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秘魯等國家,而在成為國際間的大公司之後,滴滴選擇到美國上市,自然是合情合理。

2021年6月30日,滴滴出行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然而,在美國上市才5天,就遭到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懲處,下架滴滴出行的APP,理由是:「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消息一出,滴滴股價立刻下跌,在本月6日收盤,報收12.49美元,低於發行價的14美元,還要面對投資人的提告求償。

在滴滴出行遭到處分之後的隔天,中共再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等直聘三家公司,祭出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註冊的處分,理由是「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而中共連續對這些公司進行制裁,不管其目的如何,原因如何,能給我們,包括台商,帶了什麼啟示嗎?

首先來檢視這些公司的「罪名」:違法收集個人信息、危害國家數據安全、國家安全、公共利益。而他們真的做了這些事嗎?根據中國網信辦的說法,這些下架整改的處分,是根據舉報,經過核實,但是,這些公司犯罪的證據在哪裡?

其次是司法的程序正義,網信辦的短短公告中,並沒有附上證據,也沒有經過司法審判,如果沒有證據,就憑有人舉報,就可以給一家公司定罪,這對於所有人,特別是經營者而言,會造成多大的損失,這不是很明顯的人治的做法嗎?在中國大陸人治的色彩之下,誰的生命財產又能得到保障呢?

最後是法令的不確定性,在中國大陸經商的各國商人,隨時要面對朝令夕改,隨時要去揣測領導的心思,還要有能力去體會文件精神,還要上各種的政治課程、參加各種政治會議,更重要的是要能站對邊,種種不確定的情況之下,誰又能全身而退?

滴滴在美上市後即遭到中國調查,令投資人十分錯愕。路透

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如果活生生的例子(滴滴出行)都已經擺在眼前,卻還想刀口舔蜜,那麼,下場也就可預見。

滴滴出行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