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解決駐港人員撤回有方向 但問題不在表象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陸委會宣布,因香港政府從107年7月起,對我香港辦事處人員簽證設置不合理的政治條件,要求簽署「一個中國原則承諾書」(一中承諾書),致我方派駐人員無法續留及赴任,自今年6月21日起,調整香港辦事處業務辦理方式。看陸委會記者會說法,會發現沒解答的問題比說明還重要。此次台港關係急轉直下,兩邊都有責任,但台人在港利益應該是我們首要關心之事。呼籲蔡政府能提出有效辦法照顧台人利益。

記者會開始,邱太三主委就把重點放在港方要求簽的「一中承諾書」。他說,依據台港2011年互設辦事處換文內容,我駐處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並列明辦事處功能、人員編制與便利安排等各節,未附加任何政治前提。如今港府堅持以矮化我國格的「一中承諾書」作為核發我駐處人員簽證的前提,片面違反雙方換文內容,我政府絕不接受。

或許該問:為什麼港府在2011年沒有用此前提為難馬政府,偏偏遇到蔡政府就轉彎?陸委會說,港府在過去從沒有做此要求,特別是在2011年台港共識協議中也沒提到。但其實這項作法早在扁政府時代就已出現,只是在實務上,並未認真執行。過去港府是以口頭方式宣達當事人在港不得從事違反一中的活動,然後就發出工作簽證。

那是不是扁馬政府傷害了中華民國主權,才有特殊待遇?可以比較一下:在港英政府時期,我政府機構以「中華旅行社」名義運作,2011年7月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才成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擁有比照外國駐港官員待遇安排,並能依業務需要直接與港府對口部門連繫。蔡政府聲稱主權絕不容妥協和退讓,現在被迫撤回。誰較能保護彰顯中華民國主權?

至於未來我駐港部門業務如何辦理?這應是此次記者會最重要的部分。畢竟許多事情在週日媒體已經講了。關於此,陸委會在5月時曾表示,為了維護在港國人的權益,該會已備妥各項因應方案,將適時啟動「代理機制」,維護管處正常運作。

不過,這項「代理機制」該如何執行?以及國人權益該如何維護?在記者會提出的六點我方聲明回應裡,其實只有最後一點提到此事。主委說,我香港辦事處仍會堅守崗位為民服務,相關部會亦會全力支援。身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我方會信守對人民的服務,共同維護台港民眾權益云云。

上述說法乍聽非常認真勇於任事,但實際怎麼做呢?記者會已經說了:沒人。2021年3、4月,港府「一中承諾書」要求擴及我在港「半官方」團體,例如外貿協會,與其他政府單位,如觀光局,2名主任層級人員均因不願配合簽署,遭限期離境。光華文化中心主任則更早未能赴任。2021年6月港澳蒙藏處6名派駐人員,包括2名副組長、4名秘書的簽證續期,也面臨「一中承諾書」的刁難。目前我駐香港辦事處代理處長林振宙等7名官員已返台,僅剩1名經濟部駐派官員留守至7月底。屆時,香港辦事處將只剩下55名當地雇員。

至於未來運作方案,邱主委指出,台灣會堅守崗位,辦事處的業務與運作方式,相關部會也會支援,共同維護台港民眾權益。他提及領務、港人來台停居留、陸人入台證、國人台商協助、經貿文化推廣項的業務調整,就是大多改透過信件辦、網路辦、民間辦,也會委託民間團隊台灣觀光協會等團體協助。

看陸委會的辦法,其實是代理與委託機制並行,但沒有台人代表在港,還算台灣的代表處嗎?涉及公權力業務怎麼有效率的運作?而相關部會又怎麼支援?在哪裡支援?至於台港金融合作及既有交流、協議執行,在人民幣國際化腳步越來越近的情況下,又怎麼持續辦理?

現在全球化時代,很多業務可以在網上執行,重點在解決「沒人」情況。一個思考方式是派任兼具香港身分的官員。事實上也有前例可循,只是許多人都已退休多年。而當時相關福利制度並不完備,到底該適用我方還是港方法規?最後造成一些糾紛。但這些是技術性問題,蔡政府如往這方向思考,應該是可以解決之事。只是港府是否願意接受如此安排?

雙邊關係一個巴掌拍不響,一葉知秋,看看陸委會下屬的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近年來辦了什麼樣的活動、做了什麼安排或許可以推知一二。本是台港文化及商業的年度交流盛會,去年卻只能邀請在台讀書的香港年輕人及在台港商參加。辦成這樣,還可能與該會受政府委託執行「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有關。把此事放在經文活動項下執行,港府恐怕是不能接受的,也讓外界好奇,蔡政府為何如此布局。

因港府不續發工作簽證,我駐港辦事處代理處長林振宙(左三)等七名駐港人員,20日下...

此事最終解決方案應該是雙方委託民間,處理無關政治等不敏感問題。中共對台打壓與兩岸三地問題不是一兩天的事,每任政府通常採取檯面下低調方式解決,此次拿出來公開討論,應該是感覺無法處理了。但真的沒有辦法嗎?蔡政府此舉把問題變得更複雜難解,日後台人遇到困難,應該找自己政府還是其他單位?尤其蔡總統還在野的時候,曾誇稱能維持現狀,現在不進反退,甚盼蔡政府趕快拿出辦法。

香港 陸委會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