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疫苗接種順位 彰顯執政者的價值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近期國內針對COVID-19疫苗接種問題不斷,在疫苗數量有限下,疫苗接種優先順序彷彿是鐵達尼號沉船前登上救生艇的順序,許多族群無不要求將自己的順位往前列,衛福部也多次調整,吾等正可從其排序,看出執政者心中的價值。

台灣疫苗對外採購嚴重不足且供貨極為有限;國產疫苗非但研發緩慢,又不符合國際緊急授權(EUA)標準,安全與效力堪慮;民間採購的疫苗似乎也困難重重;美日二國捐增的疫苗卻有裨益,惟數量遠不及所需。

盤點先前已取得72萬劑的AZ疫苗和15萬劑的莫德納疫苗,加上日本送到的124萬劑AZ疫苗,總共只有211萬劑疫苗,僅夠百來萬人施打,遠遠不足2300萬國人的需求。為此衛福部就訂出「疫苗公費接種對象」,排列出疫苗接種優先順序。然而,在順序排訂之後,各種團體陸續要求列入優先順位先或將其順位往前挪,引發諸多爭議。

衛福部顯然相當善解「民意」,已經多次調整疫苗接種優先內容,離譜的是,涉及的人數也一變再變,就有網友整理理論上最沒爭議的第一類的醫事人員的變動,3月17日估計有33.2萬人;4月7日增加至48.8萬人;最新的6月9日版,第一類再增至50.6萬人。

不到三個月「醫事人員」暴增17.4萬人,成長率高達52.4%之譜。衛福部明指該類僅包含1.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2.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定義較為明確,卻未見衛福部提出合理的說明。

其次,第二類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該類的第一順位就是「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被爆特權施打的行政院顧問丁怡銘,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稱其就是屬於此類,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官員多只是從事相關決策,但幾乎接觸不到一線防疫工作,順位卻優先於高風險的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長照機構居民、洗腎患者與75歲以上長者等。

將其列為第二類的理由是-維持防疫量能,多家外媒紛紛指出今日會將台灣陷入疫情危機,就是這些重要官員過於自滿,做出3+11、拒絕普篩及疫苗採購過慢等政策,讓這些犯錯的重要官員優先接種疫苗,真能維持防疫量能?

此外,國際上關心台積電等科學園區是否會受到疫情影響,因而衝擊國際科技產業產品的出貨,尤其京元電外籍移工二百多人染疫事件發生後,科技部立即表示,台灣三大科學園區2020年營業額已突破新台幣3兆元,相當於全國GDP的15.31%,已成為台灣和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

根據媒體報導:科技部發言人透露,只要台灣有足夠的疫苗,將會在台灣三大科學園區設置六大疫苗接種站,讓高科技人才優先接種,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並沒有優先,目前一樣排在第七類。」此時大家才知道CDC已經默默的將園區人員列為第七類優先施打者,即「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易言之,園區人員接種順位優先於65-74歲長者。

12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最近病人死亡年齡分佈,60歲以上佔89%,其中80歲以上佔31.4%,70-79歲佔30.8%,60-69歲佔28.2%,或許這正是台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之一。據此推估,60-74歲長者約佔所有死者的四成以上。英國最新研究顯示,英格蘭公共衛生局(PHE)指出,新冠疫苗在英格蘭的推出,已經防止1.2萬人死亡和3萬多名老年人的住院,足見疫苗對長者的重要性。

當西方先進國家幾乎都將老人列為最優先的接種對象,我國卻將這些高危險群長者的接種順位卻滯後於第二類的「重要官員」與第七類的科學園區人員等。可怕的是,CDC尚認為將科學園區人員排在第七類「沒有優先」。

標榜「人權立國」的民進黨政府,竟如此罔顧老人的生命與健康,在其心目中維護執政者生命與保護台灣護國神山等經濟利益,比起老人的生命還要重要。

鐵達尼號危急時,外國船長優先拯救弱勢族群;而台灣船長卻搶先救自己人與貨物,老人則等他們救完再說吧!

當西方先進國家幾乎都將老人列為最優先的接種對象,我國卻將這些高危險群長者的接種順...

新冠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