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拜登主政下 對中戰略的新近觀察

聯合報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於本周三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就中美脫鉤的總體走向與產業的分門影響,明確指出:撇開國家安全項度的考量,無論撤出在中國大陸的企業投資,或是美、中之間的高關稅,美國企業因此面臨的損失,都將高達數千億美元。

自不待言,南海與東海的對峙風險,正逐步走升;而拜登國安團隊於就任之後,則重複演練川普政權當時的軍情部署與外交動作,像四方聯盟(Quad)的關係與定位得緊急磋商、航空母艦集結與路徑軌跡的公告,帶起擴大聯想。就在稍早的新聞發布,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外相所舉行的視訊會談,針對南海、東海的島嶼糾紛,與會者關切中國大陸新修海警法的開火授權,可能會有進一步改變現狀的作法。

此番的四方安全對話,鎖定「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主張要持續強化民主陣營的集體韌性;兼及於新冠疫情、反恐和假訊息、氣候峰會,以及緬甸政變的後續該如何善了等具體議題。不僅由美國國務卿親自主導,也是總統拜登上任以後的頭一回。

反觀,美國商會於此際的呼籲,一旦全球經濟體走到脫鉤的總成本,與在替代方案上鎖可以有的替補與作用力,諸如:在中國直接投資如果減少一半,美國出口受損的GDP減少,約在5000億美元之譜;如果不做全面性的脫鉤,而只就危及美國國安與軍事實力的提前布防,尤其要協同盟邦應對中國事務,而不要採取單方面的攻勢行動。

川普於接手政權初起,即抱著不惜漫天烽火的戰術威逼,希望讓各方心生懼畏而能屈人之兵。此際,國務卿主導的四方會談與美國商會報告的推出,前後只差一天;若舊議題範圍與應對細節來看,拜登政府針對中國崛起的作法,是要政經分離、擴大包圍、保持耐性和確保能在多方架構之下,做成有長遠規則可依據的決議遵循。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誠然,錯判全球的發展需要,自然要損害到美國的生產出口和在知識創新的應用報償。美國商會雖然只做成在經貿角度的評估計算;何況在有些時候,形勢硬是比人強啊!然則,應對中國大陸興起的戰略,應該採取的「平衡且理性態度」,不僅能打擊中方企業的侵權意圖,也能應對其於周遭局勢所被迫採取的一意孤行。

拜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