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匡時/虛擬溝通有礙創意的產生

聯合報 葉匡時/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Melanie S. Brucks 與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教授Jonathan Levav兩人,今年四月在極具權威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在文中指出,虛擬溝通(主要是指視訊溝通)有礙創意產生。這個研究發現相當的有趣。

兩位教授藉由實驗、以及在某個大型跨國電信公司的田野研究中發現,虛擬溝通會降低創意產生的數量。但他們同時也發現,如果是要在多個創意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方案時,則採用虛擬溝通的方式來做決定,不但不會降低決策的品質,甚至於可能比實體溝通的效果更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基本上,人們在虛擬溝通時,視覺侷限於螢幕內容,接收到的訊息並不完整。相反地,實體溝通的參與者則可眼觀八方,看到的事物比較多維而全面。例如,參與者不只可以看到彼此的面部表情,也可以觀察到對方的手勢、坐姿和擺在桌上的物件。用溝通理論的術語來說,實體溝通的豐富度(richness)高於虛擬溝通,亦即實體溝通可以傳達比較多的訊息。參與者接收到愈多的訊息,就愈可能從訊息中產生不同的聯想,而「聯想」(associate)正是產生創意的重要方法。因此,溝通豐富度高的實體溝通比虛擬溝通容易產生更多的創意,虛擬溝通不利於創意的形成,這是個合理的研究發現。

但為何在多個創意提案中要選出一個最佳方案時,虛擬溝通的決策品質反而可能優於實體溝通、而不受資訊豐富度較低的負面影響呢?這是因為當我們要從眾多方案中選出一個最佳方案時,決策者需要的是理性的邏輯分析,而非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虛擬溝通可以讓參與者專注在重要的訊息上,而不受到高豐富度的溝通訊息的干擾,因此,其決策品質反而可能更佳。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就產生創意的數量來說,兩人間實體討論的效果最好,多人的實體溝通和兩人的虛擬溝通的效果居次,至於多人的虛擬溝通的效果則敬陪末座。然而,就選擇最佳方案來說,採用什麼溝通方式,其成效都差不多。就企業來說,不論是實體或虛擬、兩人或多人,應該要做投入成本與最終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兩人實體溝通雖可產生較多的創意,但成本也最高;多人虛擬溝通的創意數量最少,成本卻最低。

遠端辦公已是個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未來的企業勢必要允許員工有一定比率的工時可以虛擬形式工作。這篇研究告訴我們,虛擬溝通的成效會因為企業所要執行的功能而有所差異。因為文化與環境的不同,究竟虛擬溝通或虛擬工作對我國企業或政府運作的影響是什麼,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哥倫比亞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