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機構公司「臺、台」用字不同 背藏文化移植及國家正統之爭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機構企業的名稱上,「臺」、「台」的使用意外引起討論。圖/聯合新聞網

「臺」、「台」被許多人認為是異體字,兩者通用,但是不同機構企業的正式名稱依舊不同。日前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李律表示,他在校稿時遇到這兩個字,但「校到瘋掉以後會學到的一些冷知識」,並提出他的觀察及疑惑,引起許多網友熱烈回應。

李律分析,只要涉及地名,正式出版品均使用正體字「臺」而非簡化版的「台」,且大學基本上都使用「臺」,如臺灣銀行、臺灣鐵路、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然而規律仍有些例外,例如台視、台灣積體電路、台灣高鐵、台灣水泥、台灣啤酒、台灣電力公司、台達電等等。

底下有人分享相關經驗,「核銷的收據沒有用臺字會被退」、「雖然大學基本上都沒使用簡化版,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偏偏用簡化」、「小學的時候記得也是這樣教,保險起見考試的時候不能寫簡化版」、「臺鐵的站名用臺,北捷的站名用台」。

此現象也讓李律思考「選擇不同字做為標準字的公司想傳達的形象為何?」、「兩者比較起來似乎有什麼共通性?」他補充,一說是馬英九執政時,中央加強各機關政府必須厲行書寫正體「臺」字,而他猜測使用「台」字的半公營企業早年多來自省府、省議會,黨外意見較多所致。

也有人說明不同字體的使用原因,「某些設計上使用『台』似乎是為了視覺平衡」、「聽說『台』去中化意味較重」。而內行網友指出日治及清代以「臺灣」為主流,中國則是在1920到1930年代興起幾波簡化漢字的運動,後來簡體字便隨著國民黨的政權發展充斥在台灣各處,直到「中共全面惡搞簡體字之後,國民黨為了中國正統之爭於是刻意強調繁體字」。

########test#########
去中化 馬英九 國民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