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攤買機票!當年台北飛台南、高雄 網回憶:國內線超快的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06年往返台北、高雄小港機場的飛機通勤、出差的乘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高鐵自2007年通車以來已設有12個車站,南北地區往返快速,但在沒有高鐵的年代,台灣民眾則依賴台鐵或國內飛機等交通工具,PTT網友憶起當時「飛機還螺旋槳的」、「檳榔攤買機票」。

PTT鄉民發文提問「有坐過北高、北中、北南航線的舉手」,大家紛紛回應「有啊,超快的」、「北到台南2000(元)40分鐘」、「北高有一元機票」、「檳榔攤買機票,北高500元一張」。

其中一名網友寫道當時休假出遊超方便,較有觀光價值的就是台北飛恆春(70分鐘),週休二日飛去墾丁玩,「可惜先天跑道方向不良造成側風太強,也是早早夭折」。

還有人想起「坐過北中,飛機還螺旋槳的」、「坐過嘉義飛花蓮,跟高雄飛花蓮,結果嘉義是繞台灣半圈在飛,不是直接過去」,更建議「想回味的人只能走先飛澎湖再飛高雄這種方式模擬,天氣好時看中央山脈很漂亮,冬天還能看到雪蓋住山」。

不過,國內航線缺點也陸續浮現,「坐過北南,天氣超爛飛機又低飛超晃」、「北中航線倒是很早就收掉了,台鐵增加班次跟客運不斷買新車後,時間優勢不明顯」。

甚至有「經驗人士」細述,他學生時期在台南讀書正值高鐵未通車時,來往台北-台南主要都是搭飛機,「當時北南線非常熱絡,週五下課要搭3點後航班回台北基本上都是大爆滿,沒有訂位的就只能在現場各航空公司櫃台候補本子上寫名字」,起飛前15-20分鐘會現場叫名,就可以去櫃台買票領登機證上飛機。

但候補通常排了滿滿的名字,基本上都要等2-3個航班才有機會,且現場候補的本子會分類,一律先叫持有聯名卡的旅客,沒有的就要等有聯名卡的叫完才會輪到,「當然候補上的人是沒有資格選位子的,99%都是夾中間的位子」。

PTT 航線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