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緊急備用核電?賴副總統別鬧了

聯合報 主筆室

面對能源供應危機,蔡政府堅持的2025非核家園被質疑聲愈來愈大,即將代表民進黨角逐下屆總統的賴清德,昨天拋出新主張,考慮讓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能夠緊急使用,以備未來不時之需。藍營對此當然一片挖苦,綠營中則有人批評毀棄承諾,也有人認為這是不得不然。但撇開政治口水,重點是:如此構想在實務上有無可能?

首先得先釐清,賴副總統想像中的緊急使用,到底「緊急」程度如何?如果是指近年經常發生,電網中某環節突然故障跳機,導致大範圍停電,那麼核電廠絕對無法因應這種緊急救火的功能。

核電的原理其實與火力發電類似,都是「燒開水」帶動蒸汽渦輪機,只是加熱的能量來源不同。蒸汽渦輪機具備熱效率高的優點,但從停爐狀態開始啟動,將水逐步加熱成為極高壓蒸汽,足以推動渦輪,需要相當長時間。也就是說,蒸汽渦輪機最能表現優勢的,是長時間的持續運轉,而非短時間內的開開關關。舉例而言,日前外電報導,中共遼寧號航艦的主機啟動需要48小時,立刻被綠營人士興奮傳誦,貶為爛武器。事實上核能發電機組的道理與之相同,量體卻大得多,核能比起石化燃料,加溫與減溫的速率也慢得多。

到底「重啟」核電機組要多久?原能會先前針對核三廠一號機大修的報告,在一切備便的情況下,重新啟動到可以併聯發電,需要兩天。這說法與前核四廠長王伯輝受訪的內容相符,要到發電狀態,長則一星期,短則兩、三天,「不是拿來救急用的」。

換言之,如果要把核電廠作為後備電力來源,至少也要兩三天的時間。然而此時的核電廠,各方面資源都必須處於完整備便狀態。等於需要付出近乎正常運轉的成本,絕大多數的時候卻毫無產出,這是絕對不合理的選擇。將核電摒除於平日的供電來源之外,卻要用極高的成本,去維持一(數)套完全備而不用的核電系統,百分百不符合經濟性,實際上人力與物力,也不可能維持妥善齊備。

反核與台獨,常被視為民進黨的神主牌。兩者如果相較,其實台獨遠比反核,更接近民進黨創立的基本精神,從「台灣人出頭天」到「拒絕中國併吞」,與要不要用核電,其實根本沒有關連性。然而民進黨在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大敗之後,對台獨展現出無比的彈性,這也成為民進黨能夠爭取到台灣社會信任,在接下來六次總統大選贏得四場的關鍵原因。如今連身為「獨派金孫」、「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都必須改口宣示,自己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獨立。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昨指出,核三廠二○二五年到運轉年限,相關單位規畫把已...

民進黨離法理台獨愈來愈保持距離,在反核方面卻堅持鐵板一塊,如今眼看2025年「大限」將至,顯然也開始逐漸向「務實的反核工作者」挪移,而且不難預期,「務實」的比重會日益高漲。如果2024年賴清德當選上任,在賴政府一屆任滿時的2028年,台灣會如同當今蔡總統所堅持,已經成為沒有核電的「樂土」嗎?答案大概不難想像。

2024大選 總統大選 核電 反核 核能 賴清德 民進黨 非核家園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