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中親美 兩岸政經脫鉤斷鏈

聯合報 記者郭崇倫/專題報導
陸客曾為了爭搶與日月潭石碑留影而打架,於是風管處廣設石碑,不過近年來已無陸客前來...

十年前發生的太陽花運動,是影響台灣經貿、兩岸互動與台灣定位的大變化,十年後來看,太陽花運動只是其中的啟動因素,後來的美中關係惡化與對峙,還有橫掃全球的新冠疫情,都讓這個變化無可挽回,形成了目前的台灣處境。

經貿拒依賴陸 政治也反統合

首先,台灣社會對服貿協定的排斥,基本上出於拒絕在經貿與政治上過度依賴中國大陸;這從李登輝時代即已開始,經貿上怕依賴大陸,主要是因政治上,拒與中國大陸過度融合,當時的戒急用忍與南向政策,就是希望台商能夠有除了大陸以外的投資發展方向,太陽花運動始於反經貿依賴,但導致民進黨八年執政,也開始了政治上的反統合。

第二個拒絕,則是台灣經濟長期被隔絕在國際經貿組織外,一直沒受到全球化洗禮,之前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中的早收清單,基本上是大陸讓利,然而到了服貿協定,輪到就業人數最多的服務業要走向自由市場,自然有無形恐懼。

亞太國家多邊談判 我淪孤兒

當時的拒絕,雖然讓台灣的社會與產業,在保護主義下維持了十年的光景,但是在這十年當中,亞太國家紛紛開始積極進行多邊談判,使得台灣在目前的亞太多邊貿易組織中成為孤兒。

由於台灣拒絕與大陸的經貿協定,使得我們難以連結以大陸為要角的國際經濟體系,譬如印太國家談判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時,台灣就不可能加入;至於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原本是歐巴馬政府主導,用以抗衡大陸經貿多邊組織,台灣一度期待藉美日力量,幫我們在第二個階段加入TPP,可是二○一七年川普一上台,就退出將要成型的TPP,使得後來正式成立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台灣沒有著力點。

美中開始對峙後,國際政治正朝向新冷戰的方向在移動,而晶片成了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台灣最拔尖的產業半導體代工,成為全世界炙手可熱的技術,中國大陸、美國與日本都在爭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台灣位處全球晶片的核心地位,當然成為美中競爭最重要的標的。

美中對峙 晶片供應鏈被迫重組

美國盡一切努力防止台灣的半導體技術落入中國大陸手中,同時重新安排供應鏈,務必要讓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脫離西方盟國供應鏈,台灣在其中左右為難,處境艱困。

拜登上台後,記取二○一六年民主黨因加入TPP,丟失中西部勞工選票而敗選的教訓,一直不敢推動任何貿易協定,但又要加強與印太盟友的經貿聯繫,抗衡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於是不涉及減免關稅、市場准入的IPEF(印太經濟框架)應運而生。

陸客、陸生近10年來台人數 製表/大陸中心

台灣熱中加入IPEF 未獲美邀請

許多國家原本對沒有市場准入的貿易架構,是沒有興趣的,但民進黨執政後,全面依賴美國,由於IPEF是美國完全掌控的,這是加入亞太貿易架構僅有的機會,所以台灣很熱中,但即使如此,由於美國擔心邀請了台灣,其他國家忌憚北京都不敢參加,所以台灣沒有獲邀,只在同年啟動了「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作為平行機制,希望未來能夠接軌IPEF。

今年將代表共和黨角逐白宮寶座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已表明,若當選將廢除IPEF。這讓各國又開始擔心,恐怕IPEF協議,在他可能回鍋後又是一場空。

面對未來的困境,有人強調,台灣的策略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同步進行RCEP、CPTPP、以及IPEF,話雖說得好聽,但太陽花十年一路走來,台灣已經放棄了引中國大陸為奧援,完全靠到美國那邊去了。

這與東協國家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完全不同,甚至不如日韓,雖然與美國安全結盟,但不放棄與大陸的經貿談判與連結。不能不說是太陽花運動當時所反映的懼怕中國大陸和反自由化的思維,持續至今,最終扼殺台灣與世界經濟整合的契機。

▌延伸推薦:

太陽花10年 當年的3大拒絕如何震盪台灣發展軌跡?

美國 IPEF 太陽花 ECFA 服貿 李登輝 美中關係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