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中菲南海衝突 警惕兩岸關係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最近中共與菲律賓在南海衝突升高,以近幾日來說,就發生雙方人員兩次登礁「對峙」、菲國海巡與中共海警船發生碰撞、及中共海警以水砲攻擊菲國船隻等一連串事件。這是菲律賓想藉美國威勢占中國便宜引發的問題,後續發展如何,對台海有一定示範效果。

有媒體報導分析,稱後續衝突可能升級,甚至不排除發生小規模的軍事衝突,進而推論,將可能引發美國派軍事力量助菲對島礁進行物資運輸等,為中美關係帶來直接衝擊和挑戰。

預言實現可能性不是沒有,畢竟美國已經強調對菲的武裝攻擊將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機率甚低。可以講的原因很多,最簡單的是,菲國軍力太弱,完全沒有如烏克蘭般,當西方戰爭代理人的本錢,倘若真的衝突惡化,大國絕對不是協助物資運輸就能結束,必然提高直接捲入戰爭風險。預見發展如此,考慮與另一個和大國面對面硬幹,這是美國,乃至於世界不可承受之重。

但事件發展,倒是可以為當前兩岸關係提供一些啟示。一、要給對方下台階:導致爭議的菲國運補活動其實行之有年。菲律賓於1999年5月9日將二戰登陸艦馬德雷山號擱淺在仁愛暗沙,派兵駐守以主張實際控制權,並定期派船前往提供艦上人員生活所需,大陸雖然公開反對,但美方在菲背後撐腰,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菲方持續運補。

然而,菲國把船拖去占地行為,「恰好」就在美國轟炸中共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事件的隔天,中國大陸其實有陰謀論聲音,認為菲國當時是在趁火打劫,這沾染了民族主義情緒;而此次衝突的變化,是菲方運補生活必需品外,還有修船加固材料,再找多家國內外媒體隨行,如此公開高調行動,中共如果不表達態度,恐怕難以跟內部交代。

反思兩岸,九二共識留給雙方各說各話,務實交流而不當面爭論空間,綠營拒絕使用,給不出對方的下台階也就罷了,蔡英文還說過只要選舉打好,「連中國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她的任期即將結束,預言尚未實現,反而看到最近要解決金廈漁船事件,大陸由地方民間紅十字會代表出面,蔡政府則派出中央官員,是綠營作出調整,最愛講的對等不見了。

第二、注意大陸民意影響:目前台灣有種聲音,認為中共會在美國大選前保持克制,但南海衝突看來有其極限。外界只看到美國拜登可能因選舉強硬,卻未注意到中共政權也有對民意越來越敏感現象。雖然每個政府都會嘗試操弄、哄騙民意,但看疫情後期上海封城又迅速解封、乃至於金廈漁船事件,中共官方都是在開始因循故舊,但民意變化明確後又迅速跟上輿論。一直以來,台灣把兩岸和平寄託於美國與中共政治菁英的理性決策,這是三方互動經驗,但如今恐怕該注意新的變數—大陸民意的變化了。

圖為本月5日中國海警船(右)於仁愛礁周邊海域對菲律賓運補船發射水砲,雙方亦發生輕...

第三、覺得遺憾的是,過去大陸民意是相對親台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言猶在耳,是在政客操弄與疫情阻隔下,兩岸社會敵意螺旋才不斷升高;而從戰略觀點來說,如果南海真的發生軍事衝突,中美「競爭」將由此找到發洩口,對台灣不見得是壞事,就怕戰火先出現在台灣本島,無論結果,人民都會是最大輸家。

美國大選 中共 菲律賓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