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落水3官兵仍失聯 醫:若失溫三小時即有生命危險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

海軍海虎潛艦今中午在小琉球西南海域執行任務,實施浮航裝備固定時,陳姓少校等6名官兵不慎落海,目前救起3人,仍有3名官兵失聯,海巡、空勤總隊持續搜救中。因恰逢寒流低溫,落水官兵狀況令外界擔憂。醫師指出,根據國際定律,失溫3小時即有生命危險,若民眾發生類似不幸落水的情況,可以身邊可取得物品包裹身體減少散熱。

北醫附醫前急診主任、開業醫師高偉峰表示,野外求生有「3333定律」,即三分鐘沒有氧氣就會致命;失溫3小時即有生命危險,且溫度愈低時間愈短;沒有水喝3天才會致命;沒有食物吃,則可以撐到3周。萬一發生野外迷路等狀況,「保溫絕對比找水重要。」

「水溫雖與室溫相差不大,落水時卻會使人體體溫快速下降。」高偉峰表示,低溫落水時可採主動回溫、被動回溫二類方式保命。被動回溫即一般認知的「保暖」,若身邊可取得塑膠袋、雨衣、保鮮膜等,可用於包裹身體、減少散熱。不過首要之務仍是盡快把人救起,脫離低溫環境。

主動回溫則可分為體外加溫、體內回溫二類,前者係使用加溫燈等器具幫助恢復體溫,體內加溫則是施打溫熱點滴等。最常見的急救方式,則是使用葉克膜,將患者血液溫度提升後打回體內。

正常人體溫在攝氏37度上下,高偉峰表示,瑞士低溫分級系統將失溫分成4個階段:體溫降至35度至32度時,人體雖然清醒,但會出現不自主顫抖等情況;體溫32度至28度時,會開始出現意識不清、心律不整等狀況,且已不再發抖;體溫下降至28度至24度時,人體陷入深度昏迷,外觀疑似死亡,但仍有微弱生命徵象,仍有機會救回;體溫低於24度時,則死亡機率提升。

高偉峰表示,搜救人員檢查脈搏的時間通常為5至10秒,若遇失溫患者,因呼吸、脈搏均很微弱,血壓相對較低,必須花更長時間確認生命跡象,至少檢查脈搏30至60秒。不過,世界紀錄最低溫者,是一位在戶外失溫的民眾,獲救時體溫僅有13度。

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則提醒,近期氣溫驟降,猝死事件頻發,民眾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凡是於低溫環境工作者,務必遵從工作指引,穿著防寒套裝、食用溫熱食物、注意在低溫區工作時間勿太久,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的室內或營帳等庇護所,如已有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就醫。

海軍海虎潛艦(前)昨天發生士官落海。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低溫 醫師 海軍 海虎 潛艦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