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昇曝光 學者:對我國防未必正面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二○二一年十一月曾赴花蓮視導,在飛彈發射車前聽取解說。圖/總統府提供

國軍雄二E(雄昇)飛彈的身影首度曝光,學者認為,我方研發可以攻擊大陸的反制性武器,固然不足以改變台海軍事態勢,但對於增加軍事上嚇阻力,的確具備一定效果;然而,這些裝備敏感度極高,相關訊息的曝光,或許有助民心士氣或政府聲望,但對國防安全係數的影響未必是正面,尤其可能影響到我方關鍵技術與硬體的引進,不可不慎。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說,軍事上本就是攻守一體,外購或自製武器基本上屬「盾」成分較大,若國軍在防禦之餘也能擁有「矛」,儘管兩岸量體懸殊、我方數量與性能仍不足改變台海軍事態勢,甚至未必能改變如果開戰的結果,但對增加軍事上的嚇阻能力,絕對是正面之舉。

從俄烏戰爭等例子可看出,戰爭具備極高度的消耗性,任何裝備都需要累積一定數量才能發揮足夠效用。但我方反制打擊武器的研發與量產部署,是否應該對外曝光、甚至展示?黃介正表達憂心。

「最好方式還是可做不可說,『悶聲幹大事』,否則可能弊大於利。」黃介正指出,如果研製的成果尚未成熟,真正實力不及對外的宣傳,如此言過其實,對於國防安全係數並非正面效果;尤其台灣政治情境非常特殊,華府對我方研製攻擊中國大陸的武器,至少公開層面不會支持,因為反擴散、技術管制仍是美方一貫主張,甚至對台灣政府當局也未必足夠信任。

黃介正認為,一旦台灣攻擊性武器成熱門話題,對我研發或製造這些武器所需的關鍵性技術或零附件,取得難度都會變高。另外,各方面資訊曝光多了,外界也就可以推測其性能,甚至回追某些關鍵零件來源,這對於我方後續的量產與研發,同樣也是利空消息。

臉書專頁「軍情與航空」主編施孝瑋也認為,我方最機敏武器曝光,對政府標榜重視國防的形象有加分效果,中共早知我方巡弋飛彈已服役且持續研發改良,應不致衝擊兩岸關係,但可能影響美方對台灣保密能力的觀感。

他說,在美中對抗態勢下,華府不會希望台灣惹事,代表執政黨參選下屆總統的賴清德副總統近日一再標榜絕對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如今攻陸飛彈這種高度敏感裝備的演訓訊息如此「公開透明」,恐強化美方對台灣政軍界保密能力的憂心,進而影響美方提供我方更多新式裝備或技術意願。

黃介正 飛彈 台海 國軍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