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假觀光、真跳機!簡化東南亞來台簽證變漏洞 「觀宏專案」逃脫率增

熱愛成長的土地 蕭敬騰:努力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

蘇益仁/賴清德準總統的癌症三支箭

準總統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益仁
蘇益仁
四月廿七日,賴清德準總統與政府團隊參加了健康台灣顧問團隊的最後一場結論會議,提出了多項未來方案,以確保健康台灣政策的執行。

新政府要增加預算,達到健康台灣的目標,相信社會大眾及醫學界都拍手喝采,但花費大筆預算能否達成目標,是很多人關心的課題。

在健康台灣提出的十大建言中,醫學界討論最多且有所保留的,是癌症死亡率在二○三○年要減少三分之一,以及「八八八代謝症候群」兩項建言。因為是廿多位醫療團隊專家所提出的建議,受到新政府政策採納的可能性很高,身為醫界的一份子,尤其對十大死因最重要的癌症不得不提出一些看法,供最後政策的參考。

過去十天來,我就癌症議題諮詢了十位各類癌症的專家,幾乎都認為在六年內要減少三分之一的死亡率「有難度」,或近乎「不可能」,但都一致樂見其成。

癌症死亡率降低最關鍵的措施,是經由篩檢「早期預防及治療」。如台灣女性的子宮頸癌,可以經由HPV疫苗施打及子宮頸抹片來預防或治療。台灣廿年來,已經看到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顯著減少,是成功的政策。

近年來發生率及死亡率上升的肺癌,雖可經由低密度電腦斷層篩檢,早期手術而治癒。以公衛落實政策執行,牽涉實務及預算,是否能達到預期的花費及益處比目標,其實不是一個大問題,在國家經濟許可下,人命無價。

但大部分缺乏癌症標記可以應用的實體癌症,雖然化療或標靶藥物可以延長壽命,但要「治癒」仍十分有限,因此很難達到死亡率減少的目標。

目前很多新藥的使用主要都集中在這些癌症,使醫療費用大增,只有像美國這些有私人保險給付的國家,才經得起多種新藥用在一個病人重複復發癌症的費用,更何況這些新藥無健保給付或在開發早期未能及時引入台灣,病人即使有錢也只能望藥興嘆。

所以,對這些難以治癒而花費高的中晚期癌症,自費、健保、癌症基金的補助等是最難的問題。治療雖可延長壽命,但很難降低死亡率,這是六年內要降低三分之一死亡率的最大挑戰。很不幸的是,目前主要的癌症死亡都屬於這一類。

因此,政府未來要能有效減少癌症死亡率,應考慮將資源應用在有可能經由篩檢而預防或早期治療的癌症,全面推動政策執行,由國民健康署及公衛體系主導;對大多數實體癌症,則以健保體系強化早期發現及治療;對中晚期癌症,除確定療效的新藥由健保給付外,其他新藥可以由食藥署加速引進國內,並由癌症基金、私人保險支應或自費使用。

癌症的生物學十分複雜,且每種癌症的成因及治療差異甚大,這些都需要結合基礎研究、公衛、法規、醫療及保險多管齊下,訂定台灣的癌症國家政策;明確區分上述問題,並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有效的地方,而不是以死亡率的降低為目標去訂定台灣的癌症國家政策。

(作者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

健保給付 死亡率 癌症

延伸閱讀

回賴清德「牧羊人說」 李彥秀提七呼籲:勿滿朝賴友友

新內閣今辦「新生訓練」 賴清德:盼讓民意成為後盾

國宴菜單曝光!茶之魔手「珍珠奶茶非全糖」惹議 業者曝原因與配方

諷「A哀」內閣新生訓 許宇甄:別學前朝當立院吵架王

相關新聞

盛治仁/消滅汙染 靠堅持執行的意志力

日前天下雜誌邀請聯合利華前執行長保羅波曼(Paul Polman)來台演講,我有幸在晚宴場聆聽提問,得到許多啟發。波曼先...

陳冲/地上權招商 見利勿忘初衷

台北市政府招誰惹誰了?繼京華城容積爭議後,又有北士科案,前者本人認為涉及國家整體容積制度(本月九日「浮增容積是房市QE不...

葉銀華/能源政策應以低碳能源為目標

近日我國官方第一本氣候變遷報告指出,若無法有效控制增溫,台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水稻、玉米產量下降,海平面上升,且以雲林...

薛承泰/能解決庶民問題才值得信賴

蔡政府剛上台時,筆者即呼籲廿萬嬰兒的保衛戰,不久政府提出「前瞻計畫」,挹注了廿億鼓勵生育,可是二○一七年的生育量卻降至十...

廖元豪/國籍法是一中國籍,賴總統錯了

賴清德總統五二○發表了一篇充滿雄心壯志的就職演說。從他選舉勝出開始,各方就在關切,這位「務實台獨工作者」,有沒有可能在就...

趙春山/520後台灣安全困境:和戰兩難

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在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兩岸關係依然呈現外弛內張的狀態。對於賴清德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