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落幕,民眾黨表現不如預期,第三勢力發展前景再次受到關注。第三勢力何去何從?揆諸法國經驗,下述三點值得注意。
首先是躋身主要政黨問題。在藍綠兩極結構下,第三黨必須等待大規模政黨解組才可能取代大黨成為主要政黨。過去五年當中,法國提供信而有徵案例。目前,法國三個主要政黨都是在二○一七年以後取得相關地位,包括總統馬克宏擔任榮譽主席的復興黨、瑪琳雷朋領導的民族聯盟,以及梅朗雄領導的不屈黨。
傳統主要政黨式微是上述政黨崛起的前提。在左派方面,社會黨在二○一七年將主要政黨地位讓與復興黨前身前進黨。隨著前進黨在政黨光譜向右移動,社會黨依舊欲振乏力,眼睜睜看著不屈黨成為左派的主要政黨。難堪的是,社會黨甚至必須在二○二二年國民議會選舉加入不屈黨主導的新左派同盟,才能取得遠遠落後不屈黨六十九席的廿六席。
在右派方面,共和黨處境同樣岌岌可危。在二○一七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當中,共和黨候選人費雍以廿%得票率被瑪琳雷朋的廿一點三%擠到第三名,進而影響兩黨氣勢消長。到了二○二二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共和黨候選人珮克雷斯以四點七八%得票率名列第五,遠低於瑪琳雷朋的廿三點一五%。在隨後的國民議會選舉當中,共和黨取得六十四席,將主要政黨地位讓與得到八十九席的民族聯盟。
明乎此,我們不難看出所謂一人政黨是個假議題。第三勢力要想成為主要政黨,領袖魅力最居關鍵。上述法國三個主要政黨都是一人政黨。即使是執政的復興黨仍舊苦於無法培養足以接棒的魅力型領袖。復興黨要擔心的是,倘若因為馬克宏無法競選連任而輸掉二○二七年總統和國會選舉,法國政黨生態是否又會從極左、極右和中間路線三足鼎立回到左右對決局面。
再者,法國經驗顯示總統和國會選舉才是決定第三勢力起落的關鍵,其中又以總統選舉是重中之重。第三勢力領袖只要在總統選舉取得第二名成績就足以撼動現有政黨結構。執政黨能否躲過懲罰性投票制裁?主要政黨能否提名最適候選人?相關問題不僅能夠決定選舉勝負,同時也是第三勢力存在的主要意義。當事人,以及支持他的選民不可不察。
FB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