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偏鄉兒有選擇 擁抱難言之隱

撕掉標籤
讓偏鄉兒有選擇


「過去100年,科技與生活方法的進步,可以從過去的規律,抓到未來的規律,可是將來10年、20年,全世界有很多的大翻轉,未來的世界跟過去的世界全不一樣,」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表示,下一代孩子的未來面臨許多客觀環境壓力,與過去的社會相當不同。


"未來的世界,是下一代孩子的舞台。他們從小不僅要學習思考、動手做要 do something、hands on,還要並不停反複操作、試錯,因為世界跟過去很不一樣,沒有規律可言。"
──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 郭台銘


目前,台灣城鄉差距逐年惡化,專家曾以PISA成績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城鄉的學業差距2006年是OECD國家的2.6倍;2009年已擴大為OECD國家的5倍;隨著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因基本生理需求未被滿足而影響學習的貧窮兒也越來越多。


偏鄉的孩子,學習動機低落,家庭是主要因素,爸媽忙於工作,每天僅聽到爸媽回家的開門聲,互動僅止於此;當遇到了困難壓力,不知如何表達,只能透過負面情緒與外顯行為表達。


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深耕超過10年,招募有教學熱忱的大學生擔任課輔老師,大手牽小手發現孩子的天賦;而因家庭支持系統薄弱,導致學習低落的孩子,社工也在關鍵時刻協助,補足家庭功能的缺憾。


一手創辦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的郭台銘鼓勵下一代,「多數孩子有很高的天分,接觸的世界跟我們過去接觸的世界很不一樣,他們從網路、電視媒體上接觸到的是全世界,」郭台銘強調,孩子需要的是判斷力與實踐力。他說,自己願意永遠為下一代服務,過去有小學生寫信給他,希望鴻海贊助電影《老鷹想飛》,最後他不僅贊助還邀請許多小學生觀看。


他說,「孩子是下一代的主人翁,他們用頭腦想,但光思考沒有用,要do something,要hands on,要實踐,實踐完以後要去分享。有一天我當總統,也歡迎孩子寫信給我,告訴我各種有創意的事情。」



這些願景不分都會或偏鄉,因為他相信,「偏鄉」不是地處偏遠,而是關注偏頗。許多偏鄉孩子的外顯情緒與行為問題,不應被扁平標籤化成「外籍配偶、貧窮、單親、隔代教養家庭下的結果」。


「偏鄉兒不要被煽情解讀,不要被同情消費,只要給他們多元舞台,他們可以做得比你想像得更好。」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透過社工與課輔雙軌並進,幫助他們被看見,並有能力選擇活出屬於自己人生。


衛生習慣不佳-不洗澡的小烏龜




回憶起初次接觸,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中央大學分校社工專員蔡玉婷說,當時仍是低年級的小烏龜,常因同學聞到他身上的異味直接表達負面反應,讓小烏龜感到不被歡迎,在低成就感也沒有歸屬感的狀況下,小烏龜開始抗拒上課,出現請假、翹課情形。


蔡玉婷分析,小烏龜年紀小、社會化能力弱,不知道為什麼身體有怪味,別人說他「很臭」也不能理解;經過多次家訪,蔡玉婷發現,小烏龜家裡的浴室是儲物間,因此他從來不知道髒與乾淨是什麼,過去學校提供孩子洗衣精、沐浴乳等物品,也從未使用。


要改變生活習慣,蔡玉婷從孩子「認知」下手,蔡玉婷說,她與課輔老師先拿一張濕紙巾讓小烏龜擦一遍身體,當小烏龜發現潔白的濕紙巾上出現髒污時,更能明白什麼是「髒」。


對「髒」有了初步概念後,蔡玉婷領著小烏龜「洗澡」,了解沐浴乳、洗髮精的功能,在暑假課程中,蔡玉婷教導小烏龜洗衣服、清理背包,透過實作明白什麼叫做「乾淨」。



希望小學中央大學分校督導鄧倩茹說,為了不讓小烏龜感到被孤立,希望小學暑假設計針對全班的教學活動「一起洗書包」,透過全班性的活動,減少小烏龜被標籤化的可能。


鄧倩茹說,孩子清洗完書包直呼「好香喔」、「原來這叫乾淨」,發自內心的天真模樣也深深感動著社工與老師們。衛生習慣改善後,蔡玉婷發現小烏龜不再逃學,準時到學校上課,擁有歸屬感與成就感後,小烏龜整個暑假僅請過一次病假。


「從教育小朋友開始,小朋友才有可能去影響那家庭」蔡玉婷說經由教育孩子,孩子回家後也會跟家人說沐浴乳、洗髮精的實際用途,第一次家訪時也許看到髒衣服堆在那,但第二次家訪,孩子的原生家庭已開始在晾衣服、注重環境整潔,轉動正向循環。


情緒困擾-渴望擁抱的刺蝟男孩




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中央大學社工專員鄭懿杰說,小刺蝟深受情緒困擾,遇到問題時習慣用激烈的方式表達情緒,就像一隻渾身帶刺的刺蝟,別人無法靠近,情緒的針也讓小刺蝟無法穩定學習。


細究孩子的問題,社工透過家訪來梳理小刺蝟的親子關係。鄭懿杰說,家庭是影響小刺蝟的主因,由於小刺蝟媽媽一人照顧四子分身乏術沒辦法工作,家計也多靠補助來維持,生活壓力大只要孩子不聽話、做不好,就會嚴厲打罵,導致小刺蝟遇到情緒困擾選擇用暴力方式解決。




除了引導小刺蝟正確表達情緒,鄭懿杰也走進小刺蝟的家庭,除了提供小刺蝟媽媽補助資訊外,也和她分享小刺蝟在課輔班的表現,告訴媽媽「我們看到他很多好的地方」希望小刺蝟媽媽能多嘗試鼓勵他、改善親子關係。


鄭懿杰說,孩子長時間習慣以激烈方式表達情緒,要讓小刺蝟真正解決情緒問題仍需時間,社工與專輔老師討論解方,同時教導小刺蝟如何處理情緒。


透過陪伴,鄭懿杰為小刺蝟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小刺蝟慢慢改變,即使有時仍受情緒影響,但現在的小刺蝟已收起一根根銳利的刺、更明白信任與支持一直都在。


基本需求匱乏-等待填滿微薄希望




偏鄉的孩子除了面臨教育資源落後的問題外,還需面對生理需求的匱乏。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東華大學分校社工呂逸婷說,在偏鄉很多孩子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例如曾輔導的個案小旋,除了遭受家長的酗酒與家暴外,還要面對三餐無法溫飽的問題。


家裡沒溫暖,孩子連家都不想回。回憶起首次家訪,呂逸婷說,小旋當時非常瘦弱,應答中也透露出驚恐、更無法敞開心房對談,因為小旋父母酗酒後會體罰,甚至在睡夢中把小旋叫醒,種種脫序行為讓孩子更不願意回家,即便回家也沒飯吃,因此小旋經常在外流連到很晚。



呂逸婷認為,孩子學業落後不只有單一問題,家庭因素也會影響孩子在課輔班的出席率,即便人在教室,卻一心擔憂媽媽與妹妹,想要保護家人的心也讓孩子無法專心上課,因此希望小學還教了課本以外的事-在受暴時學會適當求救。


要改善孩子的種種學習問題,呂逸婷認為要從最基本的生理問題下手,孩子溫飽了自然就有學習動力,早餐時間沒人準備餐點,呂逸婷就請鄰近早餐店合作,結合校方與社區資源支付餐費,讓孩子可以溫飽,中餐在校吃營養午餐同時打包晚上的晚餐。


穩定的陪伴對孩子來說也是關鍵,呂逸婷說,課輔時間週一到週五最少有三、四天以上可以陪伴他們,也因此孩子會很期待課輔時間跟老師、社工、教育專員談話、說心事。


建立信任關係後,孩子願意分享生命中種種發生的經過,呂逸婷說,小至在學校踢球踢得很好,大至親人離世,孩子都願意分享,這些信任都仰賴長時間穩定陪伴。



在外遊蕩不回家-遊蕩於暮色下的小身影




為了讓孩子提升自信心,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也和在地社區資源「五味屋」合作,安排孩子利用週間或假日到五味屋工作,透過五味屋的實作,孩子想要買任何東西,可以到五味屋打工,以工作換點數就可以換自己需要的東西。


希望小學東華大學分校社工專員呂逸婷說,孩子在五味屋想要的東西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換取,不用手心向下,孩子在實作的過程得到信心,未來有新的成員進來五味屋工作還可以跟他們分享自己學習的心路歷程。

為每一名孩子量身打造他們的解方


台灣有許多學童,因為大環境的因素遭遇學習挫折,永齡看見每個孩子的不同,讓孩子不因成績被單一論斷。


永齡希望學程教育規劃總監黃瑋芸說,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一年有三個學期,平均一個學期會服務的學童人次是3千名,上下學期共有6千名,暑假則是2千5百名,平均一年服務8千名孩子,在這過程當中,不斷累積教學經驗與每一名個案的大數據。


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觀察12年來的大數據發現,偏鄉的孩子學習成效不佳有11種處境,其中包含個人問題與環境問題。個人問題有7種處境,包括衛生習慣不佳、特殊生、情緒困擾、靜不下來、緘默、自殘行為、負向行為。環境問題則有4種處境,包括基本需求匱乏、在外遊蕩不回家、家庭突發事故、同儕排擠。


了解偏鄉孩子不同的樣態後,每個永齡・鴻海台灣希望小學讓課輔老師了解個案的狀況,給予穩定的陪伴、傾聽、安全感,社工巡堂也能與個案建立信任,使他感受到歸屬感,有人關心及看見他的需要。


社工與課輔共同在第一線陪伴孩子,建立支持系統,為每一名需要的學童量身打造他們的解方,陪伴他們走向未來。


永齡基金會 鴻海教育基金會



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永齡教育基金會提供
製作人&文字:吳思萍
視覺設計、網頁製作:張心慈
議題行銷:張乃文、陳欣媛、蔡嘉棋、王敏霏
監製:蔡幸怡、董谷音
20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