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翻轉小姊弟命運

如果,你的孩子罹患了罕見疾病,確診得太晚,正確治療來得太晚,已經是終生嚴重腦傷,照顧病兒讓人身心俱疲,全家人的生活被迫改變,你還有勇氣迎接下一個孩子嗎?當第二個孩子也開始發病,難道老天爺只想跟你開個惡意的玩笑嗎?或許,每一個生命,都有他存在的意義,而我們只能努力去找到它,並實現他們承擔的天命。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澄寗出生三個月時開始發病,一歲前三分之一時間都躺在病床上,身體退化、吞嚥困難,需做胃造口、配戴呼吸器。圖/鄭淑娟提供

澄寗出生三個月時,癲癇發作、肌肉無力,聽力視力受損,初為新手媽媽的鄭淑娟抱著小娃娃,跑遍醫院卻找不出病因,五個月大時醫師診斷為「粒線體缺陷」,是一種罕見疾病。孩子一歲前三分之一時間都躺在病床上,身體退化、吞嚥困難,需做胃造口、配戴呼吸器。

鄭淑娟坦言很怕、很怕,她不知該怎麼照顧孩子。上班與照顧生病的孩子,讓她變得瘋狂而咄咄逼人,逼得幫她帶孩子的媽媽只能偷偷掉眼淚。她花了好長時間才能承認,「孩子大腦受傷了,真的無法變好了」、「三歲時,我才接受,孩子真的無法正常了」。

憂第二胎罹病頻繁產檢

照顧一個罕病孩子已經夠辛苦了,她偏偏又意外懷孕,她想放棄,但先生藏起證件,不肯同意人工流產。「他說,買樂透都沒那麼容易中獎,不可能一連生兩個罕病兒。」

再賭一次,幸運女神卻沒有降臨,縱然她異常神經質的反覆產檢,國內外送檢體,檢查後,明明說沒有異常,兒子睦睦卻也在三個月大時發病了。

如果故事只是重演一次,如果大家都放棄了,睦睦就會跟澄寗一樣,但是這一次劇情沒有重來,當時主治醫師李妮鍾不放棄,把全家檢體送驗,正逢新生兒篩檢技術開發出新檢查項目,檢查顯示睦睦跟澄寗一樣,都出現生物素酶活性偏低,再做基因檢測,確診是「生物素酶缺乏症」。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媽媽鄭淑娟(左)每天陪女兒澄寗(右)練習站在站立架上,訓練肌肉張力,雖然很辛苦,但看見女兒愈來愈進步,鄭淑娟也很欣慰。

姊姊確診晚致身心遲緩

在治療上,生物素酶缺乏症不困難,一罐健身練肌肉、愛美人士常吃的營養補充品,就可以補充他們缺乏的生物素,睦睦及早診斷和治療,讓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長大;而已經六歲的澄寗,腦傷不可逆,身心發展遲緩、不會説話,必須終身坐輪椅。

連假時,一家人到北海岸玩,11歲的澄寗坐在沙灘上靠著媽媽,瞇著眼眺望大海,享受海風吹拂在臉上的刺激,開心到不斷張口微笑,卻無法像一旁5歲的弟弟睦睦,活蹦亂跳,快樂自在玩著沙。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鄭淑娟帶著女兒澄寗,坐在海邊吹海風,澄寗開心到張口微笑,相較於弟弟睦睦因及早確診罹患生物素酶缺乏症,及早治療,避免發生不可逆的腦傷,如今活蹦亂跳,快樂自在玩著沙。

澄寗必須花較多心思照顧,五歲的睦睦不會懂得,姊姊生病的歷程是他健康的前奏曲,孩子難免吃醋,鄭淑娟跟睦睦說:「姊姊生病了,我們要幫她」,久而久之,睦睦開始幫忙餵姊姊吃飯,拿玩具哄姊姊,成為父母的小幫手。

罕媽為女推遊戲平權

或許澄寗不會再復原了,但鄭淑娟沒有放棄,罕病的孩子也有快樂遊戲的權利,沒有一個遊樂場是適合女兒的,病兒的生命究竟要被剝奪到什麼程度,沒有健康,就沒有資格快樂嗎?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為了讓身障女兒能與其他孩子一樣玩樂,鄭淑娟與其他家長推動對身障兒友善的共融遊戲場,圖為澄寗(左)與睦睦(右)一起玩盪鞦韆。圖/鄭淑娟提供

為了讓兩個孩子一起玩,她聯合其他家長推動遊戲平權,例如溜滑梯有無障礙斜坡可推輪椅上去,有滾輪滑梯可安全滑下來,或是輪椅鞦韆,讓坐輪椅的姊姊不用移位,體驗擺盪的樂趣,目前北市已逐步增設對身障兒友善的共融遊戲場。

鄭淑娟說,照顧的路很長,家人決定要一起放慢腳步,好好體驗人生,「看見女兒在共融遊戲場盪著鞦韆,瘋狂大笑,真的很感動,我終於幫女兒找回遺失的笑容。」

或許,老天爺是透過堅韌母親的一雙手,去照顧著,祂所照料不了的孩子,並恩澤著其他還來不及被照料的孩子。

罕病小檔案

生物素酶缺乏症是先天遺傳疾病,因人體生物素酶的酵素活性缺乏,使身體無法利用生物素。酵素活性完全缺乏者,有癲癇、肌肉張力低下、發展遲緩等症狀,需終身接受生物素治療;酵素活性部分缺乏者,當生病、感染時,易誘發皮膚疹、落髮等,目前屬自費新生兒篩檢項目,如能及早發現治療,可預防症狀發生。

怕罕病兒誤食高蛋白食物

全家搬到深山住

新生兒篩檢幫助罹病的寶寶及早確診,但篩出罕病後,後續的治療與照顧攸關孩子能否健康長大。

12歲的宇婕出生後,經新生兒篩檢,發現罹患楓糖尿症,由於體內缺乏特定酵素,無法有效代謝胺基酸,當累積過多毒素,會傷害中樞神經,導致發育遲緩,高蛋白質是她的致命殺手,飲食上只要稍有不慎,隨時可能奪命。

媽媽黃麗琴起初無法接受,彷彿想證明孩子正常健康一般,堅持用照顧正常寶寶的方式來餵養女兒,在未嚴格限制低蛋白飲食情況下,宇婕常抽搐、呼吸急促、反覆入院,親朋好友不了解,看孩子可愛好意拿東西給女兒吃,卻讓她病發,多次進出加護病房,差點送命。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為了避免罹患楓糖尿症的女兒誤食高蛋白質食物,黃麗琴全家從桃園平地搬到烏來深山居住,夫妻倆親手搭建鐵皮屋和廚房,環境清幽,保護女兒健康。

在醫院社工介紹下,她認識其他罕病家長,慢慢接受女兒罹病事實,「孩子已經出生,就盡力照顧她,或許有一天會變好」。為了保護女兒,黃麗琴和先生寧可忍受交通不便,也要從桃園平地搬到烏來深山居住,親手搭建鐵皮屋和廚房,自種蔬果來吃,避免宇婕誤食不該吃的食物。

媽媽學照顧罕病兒

幸好,在罕病基金會幫助下,營養師劉兆純固定打電話關心黃麗琴,主動寄食譜,教她煮適合女兒吃的菜,在烏來深山也看得到日本進口的低蛋白餅乾、米、麵條,就是罕病營養師定期送到家,漸漸她不再手足無措,找到照顧女兒的方式。

除了控制飲食,特殊奶粉是維持病兒攝取必需胺基酸但不過量的重要食物,根據女兒回診的抽血數值,黃麗琴每天混搭一般嬰兒奶粉與特殊奶粉的比例,因為又苦又難喝,孩子起初很抗拒低蛋白配方奶的味道,為了營養均衡,只能強逼孩子喝,告訴她不喝會生病,讓宇婕慢慢接受。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在罕病基金會營養師劉兆純的指導下,黃麗琴學習調配女兒的飲食和奶粉,漸漸地女兒病況穩定,發作次數減少,如今宇婕從不會站到可以走路、跑步,還能上學。

現在一家人住在小小鐵皮屋,生活不富裕,但罕病沒有難倒這個家,全家人很用心照顧宇婕,爸爸接送她上學,媽媽在家調配飲食,也幫忙復健按摩,看見女兒進入特教班,從不會站到可以走路、跑步,天天進步,黃麗琴欣慰地說,「一點都不辛苦,當女兒大聲喊媽媽,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一滴血揪20餘項疾病

父母要認識的新生兒篩檢

只是在新生兒腳跟扎一滴血,這個小小的動作,卻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健康,這是新生兒篩檢的重要步驟,它能夠早期篩出先天代謝異常疾病,及早治療,為孩子爭取正常長大的機會。

台大小兒科教授胡務亮說,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種類繁多,傳統新生兒篩檢,只能篩檢出5至6種疾病,直到「二代新生兒篩檢」出現,運用串聯質譜儀進行檢驗,可同時檢測多種胺基酸、脂肪酸代謝產物,兩分鐘可篩出超過20種先天代謝異常疾病。

民國71年,台灣開始「新生兒篩檢」,當時僅檢測5項: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苯酮尿症、半乳糖血症、高胱胺酸血症與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俗稱蠶豆症);89年再增加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95年7月指定篩檢項目增加為11項。

為了減輕民眾負擔,目前政府針對11項篩檢項目,補助費用200元、家長自付350元及採檢醫院行政費用或相關材料費。除了政府公告的項目,隨著新技術發展,愈來愈多經專家推薦的自費篩檢項目,建議民眾可詢問婦產科醫師,依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項目。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台大小兒科教授胡務亮說,二代新生兒篩檢,運用串聯質譜儀進行檢驗,可同時檢測多種胺基酸、脂肪酸代謝產物,兩分鐘可篩出超過20種先天代謝異常疾病。

新生兒篩檢項目表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資料來源:國健署

新生兒篩檢如同寶寶人生第一次健康檢查,主要針對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疾病等進行檢查,胡務亮說,以苯酮尿症為例,孩子剛出生時完全無異狀,等到開始進食後,身體無法代謝食物中的苯丙胺酸,長期累積導致腦部受傷,造成智能障礙。

因此,在寶寶尚未出現明顯症狀前,先接受新生兒篩檢,出生後的2天是最佳檢驗期,從腳跟採集血液,再將檢體送往新生兒篩檢中心進行檢驗,大約1至2週即可得知結果,及早發現介入,就有機會避免孩子病情惡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資料來源:臺大醫院新生兒篩檢中心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身為罕媽,絕對不希望再有下一個悲劇發生,雖然篩檢有三部曲,婚前檢查、產前檢查跟新生兒篩檢,但人類的基因有約兩萬五千個,即便有最新的基因檢測,還是有掛一漏萬的機會,所以多一道篩檢防線,就多一次發現機會。

二代新生兒篩檢是罕病基金會送給全台灣新生兒的生日禮物,針對偏遠地區、原住民及低收入戶,基金會也有補助篩檢費,希望幫助罕病兒及早診斷治療,使他們的人生從黑白變彩色。

新生兒篩檢揪罕病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二代新生兒篩檢是罕病基金會送給全台灣新生兒的生日禮物,針對偏遠地區、原住民及低收入戶,基金會也有補助篩檢費。

過去沒有新生兒篩檢時,病家總是遊走醫院,找不出病因,反而更加惶恐,罕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說,他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冒著再晚一步孩子可能死亡的風險,四處借藥,才把小生命救回來,如今有新生兒篩檢,可以快速找到疾病,讓他們正常成長。

了解罕病難以確診的辛苦,罕病基金會從2000年開始大力倡導二代新生兒篩檢,截至2018年共補助187,650人次,補助金額達34,650,170元,這對靠小額捐款的基金會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投資」,也顯現基金會對罕病防治的看重。

至於新生兒篩檢項目,2006年政府宣布由原先5項增為11項,並在2019年又將法定項目擴大到21項。除了定額補助一般戶外,全額補助出生於山地、離島或偏遠地區醫院篩檢費用。讓孩子免於誤診,減少不可逆的傷害,降低社會和醫療成本,至今全台新生兒篩檢率接近百分百,堪稱台灣之光。

近年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的進步,愈來愈多致病基因被發現,平均每年新增幾十到幾百個致病基因,台大醫院基因學部主治醫師李妮鍾說,或許不久的未來,嬰兒還未出生或剛出生不久,可以一次做完所有基因檢測,協助醫師診斷疾病,免除漫漫求醫路,及早發現治療,創造新生契機。

製作人:
文字採訪:
攝影:
影音:
美術設計:
網頁製作:
監製:
特別感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