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石虎之四

誰殺了石虎

設動物生態廊道
給石虎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到日本旅遊,台灣人看到「鹿出沒,注意」或是「熊出沒,注意」的標幟都興奮拍照,更感佩日本對動物生態的用心。然而回到台灣,石虎路殺意外頻傳,即使動保團體認真呼籲、救治,都抵擋不了台灣人的漠視。

如何讓石虎平安回家,而不是留下血痕斑斑在國道上,專家有4大建議:


救救石虎4大招
  1. 動物生態廊道
  2. 石虎出沒!增加警告標誌
  3. 架設動物防護網
  4. 夜間放慢車速


國道生態廊道建功
石虎趴趴走


高公局6年前把國道3號通霄跨越橋的三分之一橋面,鋪設100公尺長綠帶,改造成高速公路第一條動物生態廊道,到去年已拍攝到15次石虎影像,還有白鼻心、麝香貓、鼬獾等21個物種,紀錄筆數超過650次。


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副分局長賴榮俊說,高公局先前在跨越橋架設紅外線攝影機監測生態,拍到石虎在橋頭徘徊,不敢跨過橋樑,才仿效國外,以「讓道」方式在跨越橋上打造一條生態廊道,近年來拍到野生動物通過畫面愈來愈多。


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白沙屯到通霄交流道路段,去年完工通車前,公路總局在啟新國中旁的路段,也特別比照國道完成兼具動物友善通道的跨越橋。


高公局在國3通霄跨越橋上打造動物生態廊道
高公局在國3通霄跨越橋上打造動物生態廊道。


專家現勘
數量少、難辨識 警告標誌不及格


苗栗縣苗29線後龍溪大橋至新港大橋段及苗140線三義至卓蘭段兩條新闢道路都成石虎路殺熱區,但專家現勘發現,兩條道路雖設有「當心動物減速慢行標誌」,但數量少、能見度低,「不及格,完全高估駕駛人」,相關的警示設施仍待加強。


國道公路警察局前大隊長陳英傑,退休後投身石虎志工。陳英傑說,苗29線從後龍溪大橋到新港大橋,全長僅3.6公里,就發生4起石虎路殺,而且集中在2公里處附近,石虎是苗栗的生態資產,縣府應加強改善。


陳英傑說,苗29線此路段雙向只有各一面「當心動物減速慢行」標誌,數量少不明顯,字體太小、圖案像黑貓,其中一面還被路樹遮蔽,加上行經車速快,辨識度極差,入夜後更難察覺,沒辦法發揮作用;苗140縣道也有相同問題。


他建議在道路兩側,設置門架式的警告標誌,提醒用路人將進入石虎出沒、路殺熱點路段;重要路段的護欄、安全島可塗上反光、醒目的塗料,甚至改變道路鋪面顏色,以各種手段來示警;夜間應採用自動閃爍的LED標誌,字體加大,凸顯石虎的圖案,與其他號誌區隔。


石虎志工陳英傑認為苗29線道路「當心動物減速慢行標誌」,數量少又不明顯,標誌字體小,圖案像隻黑貓,辨識度差。



石虎志工陳英傑建議可利用苗140線的門架式標誌,提醒用路人行經石虎路殺熱點,減速慢行,比當心動物警告標誌更具效果。

苗栗縣政府委託學者,改善苗29線路殺問題;石虎專家姜博仁在苗29線2公里處,南側路邊設置高2公尺防護網,阻擋石虎從丘陵直接穿越馬路到後龍溪畔,並引導透過道路下方的涵洞穿越。


姜博仁說,今年初已拍攝到石虎、白鼻心等利用涵洞,也拍到石虎被防護網擋路、最後轉頭離開的畫面,但涵洞與道路有6公尺落差,要在規劃友善木梯提高使用率;他也規劃設置反光標誌,當車輛靠近時,會反射車燈到兩側,野生動物看到燈光會自動迴避。

苗29線道路石虎路殺事件頻傳,縣府年初完成第一條友善動物通道,運用路旁圍籬、地下排水箱涵等設施,盼石虎能安全往返後龍溪畔及棲地。記者胡蓬生/攝影

設防護網成效有限
放慢車速最重要


為降低石虎路殺,南投縣除在集集、中寮等地道路旁豎立警告標誌外,公路總局南投工務段也在台16線路殺熱點,架設動物防護網,避免石虎、白鼻心和流浪貓狗闖入,並設寬溝引導動物改走鄰近田寮橋底的通道,以減少路殺的可能性。


道路旁豎立警告標誌,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
為降低石虎路殺,南投縣在集集、中寮等地道路旁豎立警告標誌,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


在曾發生過石虎路殺的台16線設動物防護網
公路總局南投工務段與特生中心合作,在曾發生過石虎路殺的台16線設動物防護網。


只不過,警告標誌、動物防護網或動物通道等保護成效仍相當有限。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說,一般平面道路因為要顧及民眾出入,還有不少岔路,因此不像國道幾乎是完全封閉的道路系統,因此防護效果就沒有在國道上那樣的好。


透過防護網將動物帶往專屬通道雖可行,只是動物跟人一樣,就算有天橋或地下道仍習慣或較喜愛走平面、闖馬路;而警告標誌雖具宣導和警示功能,但也得看民眾配合意願,「夜間能放慢車速」對駕駛和動物都是最好的。

填寫閱讀體驗問卷




採訪團隊:洪敬浤、胡蓬生、范榮達、黃瑞典、賴香珊、鄭朝陽
影像:胡蓬生、黃瑞典、賴香珊
主照:余建勳提供
製作人:蔡佩蓉、洪欣慈
視覺設計:張心慈
網頁製作:楊若榆、謝化挺
監製:林秀姿、潘如瑩、董谷音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