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
給長輩更好的照護



台灣社會高齡化速度比日本快5倍,內政部統計,截至去年,高齡人口已達314萬人,預估2025年,台灣每5人就有1名老人,將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需要被照顧的老年人口漸多,已經嚴重吃緊的醫療人力漏洞,卻來不及補足。衛福部統計,目前長照2.0人力缺口已破萬,到109年將達1.5萬。


「請問,我們可以怎麼幫忙?」長期照顧偏鄉、獨居老人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去年起走遍全台大小醫療機構,查訪醫療資源匱乏程度,以及第一線社工實際遇到的困境與問題,試著用最擅長的「科技力」協助解決、補上醫療人力缺口。



台積電+豐原醫院

研發遠端關懷設備 守護長輩的「亞健康」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表示,台灣高齡社會中,佔最多數者是「亞健康」的長輩,生活還能自理,但卻很需要人小心呵護,避免落入「失能」族群。


台積電便在去年與衛福部立豐原醫院、長照企業受恩等攜手,經過半年的腦力激盪,共同研發出4大創新「遠端關懷設備」,包括智慧藥盒、室內定位、視訊設備、智慧手環等。



1
室內定位
生病跌倒 醫院零時差關心救援
2
智慧藥盒
鬧鈴提醒 未吃志工立即關心聯繫
3
健康手環
醫院即時監控生理功能
4
視訊系統
社工訪視頻率 躍升8倍



豐原醫院長賴慧貞表示,豐醫的社工初期先徵詢有使用意願的10名長輩,由台積電免費提供全套關懷設備試行,同時記錄長輩使用意見,進行軟硬體設備優化。



阿嬤的血壓怎麼還沒回傳?

無聲警訊  成功救命


試行的10名長輩之一、一位兒女長期在外地工作的「陳阿嬤」,雖患有心血管、糖尿病、中風病史,但擔心造成兒女不便,時常強忍身體疾病疼痛不說、延誤就醫。


豐原醫院社工室主任劉紫娟表示,陳阿嬤使用關懷設備的意願很高,在設備裝設完後,很快的就學會操作。然而有一天,社工們發現陳阿嬤的血壓、體溫等生理數值,比平常更晚回傳。


進一步確認陳阿嬤的「室內定位」系統,社工發現阿嬤已經在臥房內停留了7.5個小時,比平常整整多出2個小時。


社工查覺異狀,趕緊通報、第一時間前往關心處理,才發現阿嬤倒臥在床上無法動彈,就醫檢驗發現是尿道阻塞,趕緊治療排除,及時避免了更嚴重的併發症。


劉紫娟表示,設備試行以前,一直預估將從長輩回傳的「生理數值」照顧他們的健康,但陳阿嬤的案例,讓醫院團隊認知「沒有數值」更是一項警訊、也能第一時間救援長輩的重要提醒。





當長輩遇上智慧設備...

一起優化的溫馨火花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表示,其實遠端關懷設備對老人家來說,存在一定的挑戰性,設備試運行期間,觀察長輩許多使用狀況,發現許多一開始沒預料到的情形。


例如,具有即時監控長輩生理功能的「智慧手環」,最初的錶帶設計類似一般運動手環,但許多長輩視力、 肌力衰退,使用不易,便改為「魔鬼氈」設計。


「沒想到,老人家覺得魔鬼氈不透氣,很熱!」張淑芬笑著說,團隊又趕緊再改良第三版,選用更透氣的材質,並改用一般手錶的配戴方法,才終於換來長輩安心使用的笑臉。


協助開發遠端關懷設備的受恩公司副總經理施宣豪表示,一位生性節儉的獨居阿公「莊爺爺」,室內定位系統老是斷線,工作人員以為是機器故障,要前往維修時發現。


個性節儉的莊爺爺,看到設備的面板亮亮的,擔心電費暴漲,所以才一直把插頭拔掉,導致設備斷線。受恩趕緊研發「省電功能」的休眠模式,莊爺爺才終於安心使用。





「有你們關心,我願意照顧好自己」


社工李筱筑分享,陪著長輩一路使用台積電的遠端關懷設備,印象最深刻、也最心疼的是一位獨居長輩說,「以前量血壓都不知道要幹嘛,現在知道有你們在醫院幫我看,我每天都很期待要量」。


李筱筑表示,設備除了把關長輩的「生理健康」,經過設備試行後發現,其實在「心理陪伴」層面也發揮很大的幫助。


長輩不僅很期待來自醫療團隊、社工的關心。長輩之間也因為「設備」而有了新的話題,彼此會關心使用情形之外,也會比賽誰用的最「上手」,促進社交,有助延緩長輩失能與退化。


台積電+苗栗後龍日照中心

研發智能系統 解決照服員煩惱


走進衛福部苗栗醫院位於後龍鎮的日照中心,幾名老人家正在跟著照顧服務員舞動手腳,透過記憶動作、全身動一動,大腦和身體都能被刺激到。


在日照中心的長輩都有失能或失智的狀況,日照中心對長期照顧的家人而言,不只是重要的喘息資源,專業的社工、治療師,能夠提供老人家更好的照護;透過與其他長輩互動,更能讓長輩重拾消失已久的社交生活,有效減緩失能與失智惡化的速度。


陪伴、照顧長輩是日照中心社工最重要的工作,但現在社工一天的工作時間,卻得用來填寫大量文書資料。




苗栗醫院社工室主任徐慧琪指出,長輩的飲水量、活動狀況等都得靠社工手寫,和家屬的溝通資料也都是手寫,一間日照中心通常僅配置1名社工、1名照顧服務員,收滿時長輩有20到30位,每天光寫文書就花費社工許多時間,這些手寫資料卻沒辦法有效地進入系統,做為後續照顧的分析依據。


台積電與苗栗醫院合作開發智能系統,照顧服務員只需要透過語音,就能將長輩的生理狀況記錄進系統;每天登記的資料進入資訊系統後,能自動產出成「家屬連絡簿」,協助家屬掌握長輩狀況。





智能系統節省了照顧服務員大量的手寫工作,分析長輩活動成效、產生報表過去要花好幾小時,現在僅需20分鐘;彙整資料給家屬的時間也縮短12倍,心力能專注照護長輩。


智能定位

長輩活動不被鐵欄杆框住


「還有一個問題,所有日照中心都告訴我們,他們有老人走失的經驗。」徐慧琪說,老人走失對照顧者而言是件很嚴重的事,但很難避免,因為許多長輩是失智的問題,根本不清楚自己走到哪裡了,許多日照中心都透過裝設圍牆、欄杆來解決,「但我們不想框住長輩。」


因此,在台積電與苗栗醫院合作開發的智能系統中,有「智能定位」功能。每個長輩身上都別著一個用客家花布裝著的感應裝置,當長輩走到日照中心設定的範圍外,或在一個地方待超過5分鐘未動,系統都會提醒,讓社工、照服員能及時警覺。




透過智能定位,在後龍日照中心的長輩可以在中心內自由活動,可以隨時走到外面的花園散步,而不會被一層層的圍牆、欄杆限縮活動空間。


「這裡讓我的媽媽重新覺得自己是個人」


家屬李小姐印象中的母親是個溫柔的人,但在失智之後,變得相當暴躁,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漸漸的鄰居不愛與她母親互動,母親喪失了社交生活,失智狀況跟著惡化。


到了日照中心後,專業的社工、照服員都知道母親失智的情況,會耐心與專業的引導,花許多時間陪母親聊天;每天她來接母親時,社工都會以聯絡簿轉知母親今天的情況,方便她接手照顧。


從社工給的家屬聯絡簿和母親每天的反應中,讓李小姐感觸「我很感謝有這個地方,起碼讓媽媽有人說話,應該會讓她(指母親)覺得自己是個人。」


希望政府看一看

我們走過的路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表示,遠端關懷設備,從初期一套5000元,台積電持續研發、降低成本,到現在一套只需800元。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讓政府接手,大規模的去做,一套就可以更便宜,讓長輩享受健康,真的不必花大錢的。」


目前遠端關懷設備在豐原醫院試行成功,協助醫護、志工在一樣的工作時間內,關心到8倍的獨居老人;智能系統在苗栗後龍日照中心也已上軌道,未來將持續擴大,幫助更多醫療體系,也陪伴更多老人家一起度過健康無憂的老年。






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