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撤台,情報人員在士林芝山岩附近落戶,興建懷仁新村,鄰近的慈祥新村有三分之二眷戶是反共救國軍,號稱是當時的東廠與錦衣衛。

國防部原同意士林懷仁新村與慈祥新村合併原地改建,後來卻告知因釘子戶延宕,決定遷村木柵。眷村的老人跨海落戶士林,不願再懷著鄉愁。

聯合報/賴佩璇 報導
聯合報/蘇位榮、柯永輝、張幼芳、蔡欣潔 製作
主圖/賴佩璇 攝影

台北士林芝山岩的懷仁新村,住著當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情報人員與眷屬。蔣中正責成戴笠領導國民政府軍統局,1946年戴笠墜機身亡,軍統局改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擔任局長。

1949年撤退來台,隔年在芝山岩設立局本部。政府把局員及眷屬安置在芝山附近,由情報局前副局長潘其武商借台大土地,再讓眷戶自費興建懷仁新村。1985年改稱「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至今。

風聲!沉默的情報員

懷仁新村居民王少剛提及村史,眷屬住在同一區,出完任務的情報員往往在外逗留幾日不敢直接回家,害怕被仇家或敵人跟蹤,「情報員一出任務可能是滅人全家,很害怕被報復」。

王少剛回憶父親總是沉默寡言,在家絕口不提工作內容,時常對他講的一句話便是「少剛,你多嘴!」如同台語俗諺「小孩子有耳無嘴」,很多事只能聽不能說。

他指出,情報員工作直屬上級長官管轄,只有兩人知曉內容,即使是同局人員也互不清楚彼此任務,如同電影「風聲」。「數十年來,我們對芝山充滿情感、不願離開,大家希望能與鄰近慈祥新村一同整併、翻新。」

懷仁若是東廠 慈祥就是錦衣衛

「如果用東廠比喻懷仁新村,我們這邊就是錦衣衛,一在暗一在明。」慈祥新村居民張力仁說,慈祥新村原名忠義五村,蔣宋美齡認為暴戾之氣甚重,於是改名「慈祥」。

村內原眷戶有三分之二是「反共救國軍成員」,任職時需單身,等到完成任務功成身退,才由國家頒發「特種結婚」令。

反共救國軍要結婚 得國家頒令

居民巫欽泉是兩棲行動大隊小組長,四艘軍艇出任務後只剩他歸來,退役獲得結婚許可。
他笑著拿出為國付出有功的光榮勳章獎狀,雖作戰導致聽力受損,他仍與妻住在村裡,只盼早日改建。

出任務 到對岸割耳朵

反共救國軍成員在淡水經蛙人、傘訓、山訓後負責籌劃且出任務,到對岸「割耳朵」是其中之一。

成員中最有名的是「突擊山東半島六壯士」田立、周田、王洪洋、王壽良、孫明德及李文星,他們在1964年6月2日完成任務後,返台途中機器故障遇大風浪,在黃海中漂流4日後幸運被南韓漁船救起。

慈祥新村居民田雨龍提到父親田立,「他在家很安靜,休閒娛樂是看書,不太出外踏青」,他不清楚父親工作內容,直到長大後看到報導才知原來父親曾跑去對岸出任務。

異鄉壯烈成仁 家屬連屍骨都見不到

鄰居王阿姨就沒如此幸運,她前夫「黃忠」是軍情局駐龍坡邦(寮國首都)工作人員,本名尹寶仲;黃忠在1967年擔任空降游擊小組長,與組員在寮國「南吧」基地訓練,進而在滇越寮三國邊境「石膏河」建立武力基地。

後來,基地遭中越寮三國察覺,組成聯合部隊圍剿,我軍寡不敵眾戰敗,黃忠壯烈成仁。王阿姨哀傷地說,「以前我們都通信聯絡,但他再也不會回信,連屍骨都見不到。」

兩地重建之路 遙遙無期

懷仁新村、慈祥新村兩眷村居民11年前同意原地改建,本來國防部同意卻又稱釘子戶的訴訟冗長、無法如期發包興建,發函通知他們搬到木柵,並刪除懷仁新村改建基地。

兩村自治會認為,國防部未說明要他們搬到木柵的理由,且士林與木柵一北一南,與眷改條例按眷村分布位置整體分區規劃規定不符,提起行政訴訟。

法院:國防部函令有誤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雖國防部發函稱眷改推委會第22次會議已同意將「懷仁新村、慈祥新村」遷建「木柵營區重建基地」住宅,但當時會議紀錄卻寫「懷仁新村改建基地暫不予刪除,同意提供『木柵營區重建基地』納入眷戶選擇。」顯見國防部函令有誤,判決撤銷國防部函令、居民勝訴,但仍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