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仲介費黑洞 官方難釐清
跨國仲介費黑洞 官方難釐清
當移工決定離鄉背井、出國討生活的當下,就必須付出一筆龐大的仲介費,許多人無力支付,只好貸款背債,少則5萬、多則20萬以上,這筆負債吃掉移工來台第一年薪水的一大半。
四月天,艷陽高照的正午,專題製作團隊實地走訪宜蘭南方澳,毒辣的陽光刺在皮膚上,這天是今年目前為止最炎熱的一天。南方澳港邊停滿了歇息的漁船,顯得懶洋洋的,船上的外籍漁工上身打著赤膊,在甲板悠晃,長年在海上工作的他們,似乎很習慣這樣的烈日。
「今天是農曆十五啊!所以沒有出海。」印尼籍漁工Dasworo說。原來,每個月農曆15日前後兩三天,是漁工們所謂的「月光休」,由於月圓海面太亮不利魚群聚集,因此這幾天漁船會入港休息,這也是大部分漁工每個月可以固定休假的期間。
捕魚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工作時間並不一定,來台7年的Dasworo已經很適應這樣的作息,他們的漁船通常下午出海,隔天早上回來,有時候會航行到較遠的日本海域,最久3天回港。在船上,有魚的時候就得工作,其他時間可以輪流休息。
印尼籍漁工Dasworo。
Dasworo的漁船最常捕獲的是鯖魚,有時候一次出海可抓到100公噸,空手而回的情況也曾遇過。「老闆對我們很好,魚抓多的時候老闆會給獎金。」Dasworo說,除了每個月的薪資以外,漁獲量好的時候,老闆還會分紅。
Dasworo的薪資單。他來台前10個月的薪水都被扣掉一部分,用來償還跟印尼當地銀行借的仲介費。
Dasworo一邊拿出他的薪資單,一邊向我們解釋,來台工作前10個月,他每月實領薪資8千多元,第11個月開始,可領1萬7千多元。他說,平時都是由仲介發薪,知道前10個月的薪水會被扣掉一部分,用來償還跟印尼當地銀行借的仲介費。第二、三次來台他也同樣付了一大筆錢。
背債來台 海外勞工的宿命
台灣自1989年正式開放引進移工,並非採國對國直接引進,而是須透過人力仲介居中牽線,移工來源國仲介與台灣仲介在勞動力跨國流動的過程中,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
移工在出國前,母國仲介公司會協助其辦理出國文件、簽證,提供教育訓練、與雇主媒合等服務,因此移工須支付給母國仲介一筆「來台工作費用」,名目包括仲介費、簽證費、護照費、體檢費和來台機票費用等。但是大多數移工無力給付這筆費用,母國仲介公司因而會以貸款的方式,讓移工支付這筆錢,以致移工還沒賺到錢就先背債。
根據「2014外籍勞工工作及生活關懷調查」,94.4%的事業類移工此次申請來台有自己負擔費用,以「90,000元以上」占35.4%最多;家庭看護工有85.8%負擔費用,金額以「70,000~89,999元」占63.4%最多。
另外,有59.8%的事業類移工此次來台工作有借貸情形,貸款金額以「90,000元以上」占20%最多;家庭看護工65.8%有貸款,貸款金額以「70,000~89,999元」占80.1%最多。
這份調查顯示,多數東南亞移工來台工作需負擔高額費用,為此背債來台的情況也確實發生在許多移工身上。
移工來台工作
負擔費用、借貸情況
圖為在台北市中山北路服務移工匯款轉帳的櫃台。
根據各國提供給我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最新資料,越南工廠移工初次來台要付的「來台工作費用」約12萬6千元,家事移工約6萬6千元,漁工約5萬元;印尼工廠移工、漁工約5萬4千元,家事移工約5萬1千元;菲律賓工廠移工約3萬5千元,家事移工約1萬5千元,漁工約1萬2千元(菲律賓政府規定不得向家事移工和漁工收取仲介費,前述金額為簽證等規費)。
但是我們實際採訪多位移工,發現不少人負擔的「來台工作費用」遠超過官方數字,其中以越南超收情況最嚴重,工廠移工要支付約18到20萬元,家事移工約12到15萬元,漁工約12萬元;印尼工廠移工約14到16萬元,家事移工約5萬2千元,漁工約7萬4千元;菲律賓移工約6萬到8萬5千元。
來台10年的菲律賓籍看護Lynnie回憶,當年來台時,仲介費總共100,000比索(約台幣68,965元),這筆貸款當時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還完,所以第一年幾乎沒有賺到錢。
「這是市場力量造成的結果,但這個市場不是一般的市場,是受到管制的市場。」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分析,為什麼移工來台仲介費如此高昂,一來因為台灣工作機會有限,有配額管制,且移工在台賺取的平均薪資略高於其他國家,因此讓移工願意花較多成本來台工作。
此外,由於工作機會有限,為了爭取工廠的雇主,仲介之間會彼此競爭,甚至發生付給雇主回扣的現象,「既然雇主不用付錢,成本當然就轉嫁到勞工身上。」藍佩嘉說。
勞發署表示,我方政府雖長年在雙邊會議時都有表態認為應合理收費,或建議只收1個月薪資,但由於錢是移工來源國仲介收的,我方政府也很難介入。
中華民國人力仲介協會副理事長蔡源龍認為,來台工作費用應由台灣政府與移工來源國統一訂定,將費用公開透明化,他表示,勞資爭議的源頭很多是移工母國國家制度面的問題,政府應該要出面解決。
藍佩嘉認為,仲介費收款程序是在台灣發生,通常會由台灣仲介直接從移工薪資中扣除,因此我方政府理應可介入規範。不過她也坦言,「要如何規範,確實有一定難度,但不是不能做。」
圖為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景。中山北路一帶有多家人力仲介公司。
月花1成薪 換來哪些服務?
已經背了一身債的移工,當他們踏上台灣土地後,又得面臨一筆龐大的費用壓在肩上。移工來台必須支付台灣本地仲介服務費,第一年每個月最高收1800元、第二年1700元、第三年1500元,三年總共6萬元。此外,來台後的健檢費、居留證費用等,也都要由移工自行負擔。
實際以一位印尼籍看護工來台第一個月的薪資單為例,外籍看護工基本薪資僅1萬7千元,星期天若有加班(星期天不放假),則加班費每日為567元,四周星期天加班費共2268元,薪資加上加班費共19268元,但這並不是外籍看護工可實領到的淨額。
還必須扣除包括移工入境後三天內要做健康檢查,健檢費2500元;辦理居留證費用3000元;服務費1800元;每個月健保自付額295元;印尼當地銀行的貸款費(仲介費)6230元(分9期付款),扣掉這些費用後,印尼看護工第一個月只能實際領到5443元薪資。第二個月後不用扣健檢費和居留證費用,可領到10943元。
台灣仲介向移工收取服務費,提供的服務包括語言翻譯、健檢、工作和生活關懷,也會扮演勞雇間工作、關係協調的角色,若遇勞資糾紛或轉換雇主,也須仲介協助。不過根據規定,台灣仲介需有提供服務時才能收取服務費。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表示,從移工口中聽到的實際狀況是「仲介服務雇主的成分比較多。」她說,有些移工根本連仲介的電話都沒接到過,沒有接受服務,每個月卻要付1500到1800元上限的服務費,占薪資將近一成。
藍佩嘉則認為,從移工和雇主的角度,移工第二、三、四次來台不見得需要仲介協助媒合,對仲介的依賴降低,是否有必要再收取服務費,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另外,勞發署表示,不管移工要付給我方仲介的服務費或是母國仲介的仲介費,雇主或仲介都不可從移工薪水中先扣除,每月薪資一定要全額給付給移工,再由移工去支付相關費用,否則違反規定可開罰6-30萬元,並廢止移工名額。
但是,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表示,以他們協助安置的外籍看護工案例,普遍的情況是多數雇主或仲介在發薪時,就會直接扣除服務費和仲介費用。
增加誘因 落實直聘制度
「我們從以前就要求政府跟政府做直接聘僱。」吳靜如說,要解決高額仲介費問題,直聘是可行的方式。勞動部應調查台灣目前有多少雇主提供工作機會,建置線上媒合系統,讓輸出國的移工可以和雇主透過視訊面試,簡化藍領移工的聘僱作業程序。
事實上,勞動部自2008年起開辦直接聘僱中心,鼓勵雇主自行辦理引進手續。勞動部當年並成立單一窗口「外勞直聘聯合服務中心」,專責受理申請雇主辦理直聘,對象鎖定三年期滿續聘的家事移工
勞動部表示,續聘不涉及選工,雇主只要備妥移工資料事先辦理,手續相對單純。對雇主來說,以往移工出境再入境,大約要兩周到三周程序,若採直聘,且重招同一名移工,則移工最快一天就可再入境,勞雇雙方也可省下仲介費與服務費。根據2015年統計,目前家事類續聘移工採直聘比率已由一開始的7%快速增加到43%
但因目前只限雇主在重招時才能直聘,加上多數雇主為避免處理繁複的聘雇申請手續,大多還是會透過仲介找移工。
藍佩嘉建議,政府應增加雇主採取直聘的誘因,例如透過減免規費、降低就業安定費等方式,有誘因才能讓直聘制度被多數雇主接受。
23萬看護移工
盼薪資休假有保障
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