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不賢而內自省!凡人的我們可慢慢變成更好的人

分享

從前認識一位學者常談論語,算是專家;他的前妻我也認識,對前夫嗤之以鼻,說連自己的品德也沒顧好談什麼論語?曾有一前輩教我愛惜羽毛,後來他自己沾了一身屎把羽毛全燒掉潛水去了。逝者已矣,名字不提。都是偽君子,講一套做一套,但其實沒關係。

我年輕時對這些人深感不齒,後來不會了。都是凡人呀,我們都在追求成為更好的人,或以經典為道德準繩,或以偉人先輩為典範。但是,經典也是人寫出來的,呈現的總是理想的一面;偉人先輩大家也只記得美好,難道他們在漫漫人生中從未行差踏錯嗎?

Image from freepik
Image from freepik
分享

誰能徹底征服七情六欲、貪嗔癡呢?那幾乎不可能,人生是個不斷犯錯和修正的過程。就算學者的品德有瑕疵,學識大概是真的,學習他的學問就好,別管他的私生活;就算前輩行為不端,對後輩的關愛大概是真的,所說的道理也是對的。

如果有人叫你別玩火,他自己卻玩火自焚了,你會因為他言行不一而否定他,然後你也去玩火嗎?當然不會。

有些人還真因為對父母長輩失望而自暴自棄,那純粹是情緒反應,不理智的,最後損失的是自己。該學會把對方所說的話和其為人切割開來,分別判斷。偽君子說的事,是對的依舊是對的,你得忽略他是偽君子這件事,只撿好的、有用的內容留給你自己。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我長到這個不那麼年輕的歲數,越發自覺我也做不到知行合一,意志力太薄弱了。我唯有盡量謙虛一點,不隨便教人該如何如何;就算被逼要說教,也會記得先說明自己做不到,但我相信這些道理對你有幫助。

我不是君子,也不想假裝,這樣至少能避免讓人失望吧?哪天我犯錯了,也希望有人會告訴我沒關係,我們互相包容,一起慢慢變成更好的人。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