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電商大舉蓬勃發展,網路購物像呼吸喝水一樣自然而然,以前人們期待百貨週年慶廝殺搶優惠,現今人在家中坐,點點滑鼠或滑滑手機,下單只是分分秒秒間的事。從情人節到聖誕節、從母親節到父親節,舉凡能夠成為商機的節日幾乎都會被定期炒作,時刻提醒著人們,到了幾月,你該記得有些什麼節日、可能有什麼促銷、你會不會錯過什麼。

而中國的雙11購物節更是在重金宣傳的效應下,如今成了世界皆知的購物節,不只中國本身,連臺灣的電商也摩拳擦掌,就怕錯過這一波購物節帶來的商業效益,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大力度的降價、更划算的方案、或更甚百貨週年慶的優惠折扣。
但就在人們歡樂愉快的的參加這場購物盛宴的同時,你有想過每年單單是一個購物節所產出的包裝垃圾可能有多驚人嗎?有你認真想過在這個購物節來臨時,經由網路媒體的大肆渲染,你是真的需要這麼多折扣優惠的東西,還是只是被洗腦的好像不買就會錯過什麼嗎?你買的究竟是真的需要,或是購物結帳的愉悅感作祟,等實際收到商品後,可能堆著屯著擺著、可能一個不順眼又退貨退款?
當然我不能否認,購物節中真的會有十分優惠的民生用品等、或是大幅降價的高價奢侈品、3C,如果這些購物行為都是有計劃性的、有真正需要的、或是原本就想在這波優惠中購買特定物品的,都算是有正當合理性。畢竟物超所值的物品誰不愛,如果經濟許可,在這樣的推波助瀾下,怎麼能不順浪潮而行,趁機大肆採購一番。
至於環保問題,或許有些人會說,出門購物也是大包小包,仍舊帶來不少垃圾,但現今網路發達,透過網路完成的交易,不光光是臺灣本島,諸如跨境的淘寶或京東等中國購物平台,也有許多民眾使用,其兩方的包裝垃圾量加起來都十分驚人,這還不包括退貨後的運輸交通碳排放所帶來的汙染,這些我們都不容易感覺到,購物與退貨現今本身只是滑滑手機或點點滑鼠片刻的事,人們很難想到這背後竟有如此沉重的成本。

每年我看著雙11購物節的現場直播,主持人囔囔著今夜此時此刻的購物數字又累積到了多少多少,令人驚嘆的數字背板快速翻動。如果這些送到人們手上的物品都有被物盡其用的話,那麼真是一舉兩得,省了荷包又賺了滿足感。但可惜的是這數字的背後,有多少只是因為一時的購物衝動,搶限額優惠、搶贈品、搶折價卷....
這樣的購物節或週年慶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對於物資充裕的現代社會,以及面歷巨變的地球環境,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是在這些優惠特價的誘惑面前,我們有沒有真的那麼需要一樣東西、或甚至是不只一樣?更珍惜已經擁有的,物盡其用,真正有其需要時才更換購買,畢竟物品送到你面前,如果沒有發揮或使用其功能,那麼花了這個錢,其實仍舊等同浪費,因為它完好無缺的被你擺在家中的某個角落,封在箱子或包裝裡、塵封、遺忘、再度購買,如此循環,永無止盡。
每個購物節過後,你是真的買到了需求,或是只滿足了購物的衝動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