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政府主義:其真正的立場

圖/Pixabay
圖/Pixabay
分享

無政府主義:其真正的立場

人類的成長與發展史,同時也是每個新觀念預示更耀眼黎明來臨的艱辛鬥爭史。固著傳統的守舊者,從不猶豫以最卑劣殘酷的手法,來阻礙創新者以各種形式或在任何時期的自我表達。我們亦毋須回到遙遠的過去,就可了解每種進步思想的發展過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反對、艱辛與困境。刑具架、拇指夾、與皮鞭仍與我們同在,一如囚衣與公憤;這些力量,共謀打垮沉著前進著的進步精神。

無政府主義無法指望擺脫其他創新思潮曾遭受的命運。

事實上,無政府主義作為最具革命性與堅定的創新者,勢必得承受它想改造的那個世界的無知與敵意。即使想輕描淡寫地回應曾抹黑與壓制無政府主義的言行,也得寫上厚厚一卷。因此,我將只回應兩大反對論點。藉此,我將嘗試闡述無政府主義真正的立場。

關於反對無政府主義的一個奇怪現象,在於其反映出所謂智慧與愚昧之間的關係。

雖然,當我們想想所有事物的相對性,或許就不覺得此現象很奇怪。無知的群眾因其愚昧,沒必要假裝理解或容忍。這些人向來僅憑衝動行事,其論理與孩童相差無幾,總是簡單的「為什麼?」與「因為」這樣的答案。然而,這群無知大眾對無政府主義的反對態度,跟有智之士的反對立場,同樣值得我們思索。那麼,這兩大反對論點為何?第一種認為無政府主義雖是個美好的理想,卻不切實際;第二種則認定無政府主義主張暴力與破壞,因此必須將之摒斥為邪惡與危險的化身。有智之士與愚昧大眾,都沒有徹底了解無政府主義,反而道聽塗說或以訛傳訛地對其加以評斷。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說,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案,若非已存在,就是在既有條件下能實行的方案;但既然既有條件正是吾人所反對的,那麼任何接受這些條件的方案,就都是錯誤愚蠢的。由此可知,評判一個方案切實可行與否的真正標準,不在於其是否持續其錯誤或愚蠢,而在這個方案是否有足夠的活力,來脫離陳舊死水並建構且延續新生活。從這個角度而言,無政府主義的確是實際可行的。比起其他理念,它更有助於人們消除錯誤與愚昧;同理,它比其他理念更能建構且延續新生活。

各種關於無政府主義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一直糾纏著無知大眾的情緒。

反對無政府主義及其信徒的勢力,對之不擇手段地打壓。因此,無政府主義對沒頭腦的人來說,就如同眾所周知的壞人對小孩那般――一個吞噬一切的黑惡魔;簡言之,破壞與暴力。破壞與暴力!凡夫俗子如何能得知社會上最暴力的因素是無知,而其破壞力正是無政府主義者致力對抗的?這些人也無從理解身為自然力量一部分的無政府主義,所破壞的並非社會的健康組織,而只是那些依附與吸食社會生活精髓的寄生物。唯有清理掉叢生的雜草,土地才終有可能長出健康的果實。

有人曾說譴責比思考更不費腦力;社會上如此普遍的智力懶惰,在在證明了這樣的說法。絕大多數的人,不想費力搞清楚某些觀念,檢視其來源與意義,而寧願不明就裡地全盤批判,或者依賴某些無關緊要者膚淺有偏見的詮釋。無政府主義敦促人們思考、檢視與分析各種方案的提議;但為了不過分耗用一般讀者的腦力,我還是先對無政府主義做出界定,之後再進一步闡述。

無政府主義:一個主張基於不受人為法律限制的自由所建立起的新社會秩序之哲學;一個主張所有的統治都立基於暴力,因此不只錯誤有害且無必要的理論。

當然,新的社會秩序立基於生活的物質基礎上;但所有的無政府主義者同意經濟是當前社會罪魁禍首之際,他們主張唯有考慮生活各種――個人與集體;內在與外在――方面的因素,才能徹底解決社會罪惡。

仔細回顧人類發展史,可發現個人本能與社會本能這兩種持續惡鬥的元素。直到最近,人們才逐漸認知此二種元素,並不如以前人們以為的那般水火不容;事實上,若在適當的環境中,此二元素是彼此緊密相連,且可真正和諧發展的。過去長久以來,個人與社會因昧於彼此的價值與重要性,各自為獲得主導權而展開無情血腥的爭鬥。實際上,個人本能是為求自身努力、成長、抱負與自我實現的最有力要素;而社會本能,則是促進互助與社會福祉的同樣有力要素。

關於個體彼此間及與其周遭環境的鬥爭之解釋,近來歷史俯拾即是。原始人類因無法理解自身的存在,更遑論群體的團結意義,不得不絕對地獻身於隨時準備嘲弄自己的未知潛藏力量。這種蒙昧心態催生了宗教信仰,將人視為渺小塵土,必須完全臣服於神祇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早期的英雄冒險故事、乃至於聖經傳說的主題都延續著這種觀念,來詮釋人與上帝、與國家、及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人微不足道,權力主導一切的主題不斷重複。職是之故,耶和華只接受全然臣服的人為信徒。人類可以擁有世間所有的榮耀,卻不被允許發展自我意識。國家、社會與道德律法都唱和著此種限制:人類可以擁有世間所有的榮耀,卻不被允許發展自我意識。

無政府主義是讓個人真正意識到自我的唯一哲學;其主張上帝、國家與社會都不存在,因為它們的承諾既然只有通過人們的臣服而實現,便空洞而無效。無政府主義教導的是不只對自然、也是對個人而言的生命完整性。個人與社會本能之間並沒有分歧抵觸,就如心與肺的互動一般:一個是寶貴生命精華的容器,另一個是保持生命精華純淨與強壯的元素之寶庫。個人就如社會的心臟,保有社會生活的精華;社會則如散播元素以保持生命精華――亦即個人――純淨與強壯的肺臟。

看更多 暖暖書屋《無政府主義和其他論文》

圖、文/暖暖書屋《無政府主義和其他論文》
圖、文/暖暖書屋《無政府主義和其他論文》
分享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