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張父母執業執照 該修習哪些學分?

這個世界是這樣子的。

想當廚師,要到廚師證照培訓中心上課;想開車,報名駕訓班;想當教師,去修教育學分;想帶團,拿導遊領隊證照。幾乎各種專職都需要研修並取得及格證書方可合法執業。然而,製造生命,合約為一輩子的「父母職」,卻不用進修與考試,不用檢核和試教。如果刊登在求職網站中,會是年齡、身份、工作經歷、學歷、語文條件、擅長工具與技能等等,完全都「不拘」的行業。想想,這真是弔詭的社會。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日前,在超市看到一對母子在蔬果專區前,小男孩約6歲,推著推車,媽媽一邊看手機,一邊挑選青菜。小男孩在她身邊將推車往前往後滑動,媽媽罵他,叫他不要動。她繼續看手機,可能在看食譜選備料吧。小男孩暫停一秒鐘後又將推車往前往後,這次滑動幅度比剛才更大了。媽媽很火,大聲斥責他:「我不是叫你不要動嗎?你聽不懂嗎?」

要求一個6歲的孩子「不要動」絕對是個挑戰,玩過123木頭人就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木頭人的。其實,如果這位媽媽站在孩子的立場,她應該會知道小男孩只是很無聊,除了玩推車,無事可做。媽媽只要請小男孩一起參與就天下太平了。她可以請他幫忙拿個紅蘿蔔,挑顆馬鈴薯,還可以藉此教孩子認識蔬菜,我相信他一定會非常樂意幫忙而沒有時間去玩推車。

學生時期,遊戲治療老師跟我們說了一個實例。她在看國慶煙火時,一位爸爸抱著小女兒,小女兒非常興奮,當煙火衝天,百色齊發時,小女兒大聲喊著「爸爸!煙火!」。這位父親剛開始很有耐心回覆她,說對呀!煙火!接著小女孩重複「爸爸!煙火!」一模一樣的句子,至少超過十五次時,父親很不耐煩的大聲回她好啦,妳不要再講了。

小女兒當眾放聲大哭,弄得父親在人群中尷尬不已。我的老師當時告訴我們,小女孩內心雀躍,希望跟父親有互動,得到關注,其實,只要轉移話題就好了,可以問小女孩有看到什麼顏色?或是跟她說說煙火的形狀等,如此一來,小女孩一定會很開心跟父親對話,而父親也不會被她重複一樣的字句搞得心煩意躁。

我相信,為父為母絕對是天下最艱鉅的職業,約期是一輩子,不但無薪無休,輪班外派更是家常便飯,如此高難度的任務,絕對不比拿到任何一張證照容易。想像給自己考一張父母執業執照,我們該修習哪些學分?該具備什麼樣的技能?該經過什麼樣的面試?該知道回答哪些問題?會遇到哪些情境?隨著孩子的年齡層不同,還有初級至高級考題的差異。

我們,能通過測試嗎?

Image from freepik
Image from freepik
分享

幸運的是,現今獲取教養相關資源的管道非常豐富,只要打出「如何」二字,幾乎沒有學不到的知識。大人總是一天到晚叫孩子用功讀書,自己是否以身作則?如果大人能學而時習之,也許,可以避免與孩子發生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因為我們可以去瞭解如何與孩子對話,學習如何化解令人抓狂的情況。

如果,我們都能不斷進修,也許,我們會多一些自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明白大人不一定都是對的,孩子不一定都是錯的。而我們期待孩子成功,其實是害怕自己的失敗。我們說一切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

Image from freepik
Image from freepik
分享

如果我們能終身學習,也許,可以協助自己在面對孩子時,能較得心應手。即使有疲憊的時候,但是身心穩健。如果我們能努力成長,也許能擁有更寬廣和深層的視角,能真正陪著孩子們到達健康快樂的彼岸。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