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陰影下的美麗國都拉霸 難以理解的和善城市

拉霸 城堡Kasbah of the Udayas 的畫攤
拉霸 城堡Kasbah of the Udayas 的畫攤
分享

餐廳老闆問我,為什麼想來嘗試摩洛哥料理?

我去過摩洛哥──那是我給的回答──我只在摩洛哥過了一個晚上。那年,其實是去西班牙南部,但聽說,四十分鐘左右的渡輪之外,直布羅陀海峽的對岸,就是另一個國家:摩洛哥,也是非洲,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那時的我,也從未接觸過回教世界:這多重的「未曾」,促使我改了行程,繞路要去沾一下摩洛哥醬油!

說來慚愧,那時的我連摩洛哥和摩納哥都搞不清楚。短暫的十八個小時中,我嘗到了美味的食物,但是我完全說不出來自己究竟吃了什麼;走進法櫃奇兵的阿拉伯古城;觸摸精美絕倫的手織地毯;從摩洛哥商人的百般糾纏中脫身;在曲折的暗巷中迷路,卻沒有言語可以問路……,那些驚奇、不安、疲累和困惑,只能用「精采」二字來形容。

所以,我告訴餐廳老闆: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去摩洛哥!

拉霸舊城城門之一一
拉霸舊城城門之一一
分享

老闆要我答應他,去摩洛哥時,一定要去他的家鄉,摩洛哥首都「拉霸Rabat」。

「什麼?摩洛哥首都不是卡薩布蘭卡嗎?」這家餐廳的名字就是Casa Blanca;年輕時,曾是電影迷,我不可能不知道,那部有名的電影「北非諜影」英文原名就是Casablanca;再說,當學生時,舞會裡很少不放黃鶯鶯的Casablanca,讓大家練練「吉鲁巴」(jitterbug,這個字是在不跳舞的年紀時才學會的)。

我還沒從Casa Blanca的種種回憶中醒來時,老闆拿了張摩洛哥地圖來,指著卡薩布蘭卡上方(北邊)的拉霸,果真有個星星的標誌,是個首都,大概錯不了了。老闆自豪地說,拉霸是個比卡薩布蘭卡乾淨漂亮的城市,雖然卡薩布蘭卡是摩國第一大城。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拉霸這座城市。

與後彩虹掛在拉霸就成上方
與後彩虹掛在拉霸就成上方
分享

陰影

在我那個年代長大的台灣人,大概沒有人不聽過卡薩布蘭卡的。除了前面提過,黃鶯鶯曾翻唱Bertie Higgins 1982 年的鄉村歌曲Casablanca,是我們學英文的藉口;而那首情歌敘述的,主人翁在觀看好萊塢經典老片《北非諜影》(1942)愛得死去活來的種種。當時年輕的我們可能只在乎跟著那首歌搖擺,我們的父母未必知道那首歌,可是說到北非諜影,可是跨世代的文化記憶。

總之,那個年代的影迷,很少不知道北非諜影的原文名字,Casablanca。大多數人也知道,卡薩布蘭卡是一座北非城市;這座城市,因為北非諜影這電影,大大有名,名聲甚至超越他所在的國家,摩洛哥!有不少人弄不清楚摩洛哥在哪裡;像我這樣誤以為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首都的人也大有人在。

若不是那次跟餐廳老闆的對話,我也沒機會修正錯誤的地理常識。其實,這項誤謬在西方人之中也不少見;否則,我的旅遊指南不會一再強調,卡薩布蘭卡雖是摩洛哥第一大城,你也非常可能從這座城市進出摩洛哥;但是,摩洛哥的首都並非卡薩布蘭卡,而是八十多公里之外的拉霸。

書上說,第一大城的卡薩布蘭卡,只有一處五星級的景點: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對大部分觀光客而言,這城市只是交通樞紐,轉往摩國其他地方的跳板。此外,卡薩布蘭卡機場大而混亂,班機常延誤,能避開最好。因為這段描述,訂機票時,我儘可能地避開卡薩布蘭卡;我屬意的航空公司正好有拉霸的航點,這是我選擇在拉霸畫下摩洛哥行程句點的原因。旅遊指南還提到,拉霸的商販相對誠實,是購買紀念品的好地方,正好我也帶些紀念品給家人。

做了這番鋪陳,其實只是說明,行前我對拉霸沒很大的期待;如旅遊指南形容的,大多數旅客以卡薩布蘭加為進出摩洛哥的跳板;而我把拉霸當成離開摩洛哥行旅的登機門。

拉霸是座美麗的城市,也許在其他國家,也沒那麼特殊;可是,在摩洛哥,拉霸的格局、整潔反倒成為她的特色。身為國家首都,拉霸的街道比起摩國其他城市要寬敞乾淨;有幾條林蔭大道,夾道的高級公寓烘托下,還真有幾分歐洲城市的樣子。另外,馬路也多半有人行道,不必與車爭道;路燈也不是聊備一格,真的通了電、有燈泡,燈泡還亮的路燈──對已開發國家的城市,也許有分假設,認定會亮的路燈是城市必要設施,然而在摩洛哥,我們必須打破這種假設;所以,拉霸閃亮亮的LED路燈,在摩洛哥是個特例,不是必然。

就像拉霸摩登又乾淨的市內輕軌,應該是拉霸的錦帶,並非實用,保證褲子不滑落的褲帶。拉霸還有海岸線,長長的河岸,有古堡,有華麗的紀念建築,甚至有幾處考古遺址;對一般的遊客而言,強過燈紅酒綠的卡薩布蘭卡太多了!

拉霸街景 這是法國殖民時代的建築
拉霸街景 這是法國殖民時代的建築
分享

療癒

走出拉霸火車站,艷陽高照,氣溫直逼三十度,空氣中帶著海洋的濕氣,人也跟著鬆懈下來。那天早上,我臨時改變行程,提早半天到拉霸。前兩天的天氣極為詭異,而且我有段非常疲累的旅程,車旅、住宿都不如人意,我極渴望能在拉霸補回一些元氣。

天氣合作,心情就愉快;拉霸的市街寬敞筆直,就連舊城(Medina)裡的巷弄也基本上是方方正正的棋盤,完全不像摩洛哥其他的舊城,歷經了幾座舊城,我已經有點在舊城找路的基本功夫了,這座格局方正的舊城根本難不倒我。

頭幾次抵達舊城裡的旅店,都得打電話請小弟出來接我;否則,儘管我對自己找路的本事很有自信,也常在GPS不太可靠的舊城中迷路。總之,下了計程車,不到十分鐘,我已經站在位於舊城深處的旅宿門口。舊城街道通常狹窄彎曲,汽車進不來。

分享

民宿旅店Riad,通常外觀極為平常,跟一般舊城中的民房沒什麼兩樣;事實上,很多都是民房改裝的。這種土角厝牆壁很厚,尤其是有抵禦功能的外牆,幾乎不開窗,連大門也是以小扇,跟狗門一樣。摩洛哥民房精彩的地方在中庭,大的中庭有花園果樹,小型的也有座水池噴泉,擺幾盆花草,有半露天的開放起居室──門一關,阻絕了舊城裡的吵雜髒亂,聽著淙淙的水生,喝杯薄荷茶,每個天井中庭都是一個小世界,是摩洛哥人的生存之道。

這座旅店的中庭,大膽地用粉綠色為主色,襯托深綠的芭蕉樹葉,更淺綠的簾布,有點夢幻。坐在軟軟的沙發上喝茶、填寫入住資料,我陷入半睡狀態……。

旅店的夢幻中庭
旅店的夢幻中庭
分享

我沒睡著,倒是那恬靜的片刻讓我有機會回顧過去的兩個多星期︰

來拉霸之前,我已經在摩洛哥繞了一大圈,體驗過舊城的迷宮,目睹沙漠的美麗與哀愁,從無數的詐騙、非詐騙「帶路嚮導」的騷擾下全身而退,摩洛哥的景點,尤其是舊城入口,總有些人「好心」地要帶路,幸運的話,帶了正確的路,給點小費,可以打發;運氣不好的話,被帶去紀念品店,更加深陷迷宮──民宿老闆一再警告,別跟那些「好心人」走。

我想起這兩個多星期中遇到的小人物,在羅馬考古遺跡遇到下班路上的工作人員,其中一位熱心地要帶我去看遊客不知道的磁磚拼圖,到了他說的「秘境」,他跟我要錢,讓我更不悅的是,他居然要十歐元。

摩洛哥到處都是這種哄騙遊客賺點小錢的C咖,像蒼蠅一樣,揮都揮不去。可是,換個角度想,這個國家的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連公務員都要賺這種小錢;還有拿擺攤的老阿伯守著兩雙臭舊鞋空洞的眼眼神,這比我腳上沾滿塵土的舊鞋都比那兩雙強……,想著想著,有點不捨那個阿伯;或許說,不捨這個國家的芸芸眾生,國門一關就是兩年多,產值佔GDP 8%的旅遊業,就這樣兩年沒生計;而且,國門說關就關,毫無預警。我又想起了圈地甚廣的皇宮,全國有十五座,皇室到底過什麼樣的生活,知不知道一般百姓的生活?

這時,經理開了大門,外頭的市聲像噴泉的水花一般穿破中庭的靜謐,也讓我意識到,這座恬靜的民宿,是喧囂大城裡的孤島。

我決定,趁著天色還亮著,去看那片久違了的海。其實,那天早晨醒來時,我在一座海邊的小村,只不過,那片海有點陰鬱,令我連結到昨夜的驚惶,我需要陽光燦爛的海洋。

Bou Regreg河在拉霸出海
Bou Regreg河在拉霸出海
分享

海岸就在舊城的外緣,可是中間隔了座偌大的墓園,沒有捷徑可以到海岸。要是在西方國家,這片有海景的山坡絕對是被豪宅別墅區,在台灣,也是財團覬覦蓋渡假村的保留地,怎會讓這種黃金地段流為墳場?原來,這片墓園歷史久遠,當拉霸還只是大西洋岸的貿易小城時,舊城的居民,就把親人安葬在城外的沙丘。看樣子,經濟發展的壓力還沒有高到讓拉霸人重新思考如何讓這片朔風野大的沙地再生!

舊城外大部分是凶險礁石的岩岸,不是很親民的沙灘。那天風浪很大,海面像寶藍色的緞子,跟著強風起舞,以不小心撞到了黝黑的礁石,激出一道又一道的白色波濤,演出一場又一場的火花。幾乎要忘卻了,舊城就在幾百公尺外,那是個市聲鼎沸,人潮洶湧的世界;這裡真實的海潮,儘管洶湧,反倒令人平靜。

拉霸海岸
拉霸海岸
分享

似是而非

拉霸真是個矛盾的城市,或者說,摩洛哥真是個似是而非(paradoxical)的國家。有智慧在市聲鼎沸的舊城中創造中庭的一方安祥靜謐;過去有那麼進步的文明歷史,但是,今天的民生凋敝,經濟落後,究竟是怎麼回事? 總之,摩洛哥不是日本那種井井有條,一切透明的地方,需要有點冒險的準備和精力。

此時的我,有點疲憊,雖然在幾天我就要離開這個國家了,但是我非常需要一個能歇息調養的終點站。

來的時候,摩洛哥才從新冠疫情的鎖國開放為久,雖然開放觀光客入境,拉霸幾處景點都在整修,不對外開放,這個政府缺乏橫向協調,為什麼所有的景點在同一時間整修?不能在近兩年的鎖國期間整修嗎?

無處可去,忽然聽說可以參觀皇宮;招攬了輛計程車去給他看看!

根據維基百科,摩洛哥國內有十三座皇宮(Royal Palace),另外還有將近十座皇室私人住宅(Private residences)。我不確定,拉霸的皇宮是否因著首都而有龍頭的地位;但維基百科的馬路消息也指出,傳聞國王最常住在位於拉霸市郊Salé的私人住宅,這或許是合理的推測。

計程車司機聽說我要去皇宮,一臉驚訝與困惑,問我,皇宮很大,要從哪裡進去?

我怎會知道!

拉霸城堡的城牆
拉霸城堡的城牆
分享

到了皇宮外圍,見有衛兵的入口,就停車問路。繞了一大圈,走了不少冤枉路之後,我在一個出入口下車,走了百餘公尺進去一處安檢的辦公室,因為非公務車輛不准進入。

官員要求看我的證件、查問我的目的……。口氣是客氣的,但是背後的假設是,這傢伙一定不懷好意,來這裡找麻煩的。我照實說,沒地方可去,純屬好奇,想參觀皇宮有多氣派。看我無害無辜的樣子,扣了我的護照,放我進去。喔,進去之前,我全身被搜了一遍,還裡裡外外掃描了我的相機設備,絕對超過機場安檢的高度。

從安檢辦公室出來,是一條長長的路,兩旁是規格化的洋房住宅,各有庭院,看起來是工作人員的宿舍,頗高級的宿舍,花木扶疏,安詳寧靜。正想,社區雖然很漂亮,卻不像是皇宮的格局;越發覺得那高規格的安檢有點多餘,離皇宮的建築應該還很遠,就算帶炸彈,也炸不到國王吧?

長路來到一個小圓環。如果圓環是個蘋果派,社區頂多佔據蘋果派圓周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是開闊的草皮,市區中有點奢侈的空地,草皮遠方有幾座建築,以圓頂和一旁直立的尖塔看來,建築群中有一座清真寺。我順著大馬路往清真寺走去。

果然是座清真寺,非教徒是不能進入摩洛哥的清真寺的,我在外面繞了一圈,瞻仰這座清真寺的規模和華麗的貼瓷外牆。清真寺的前方遠處像是有座城門,城門與清真寺之間有個大水池,池邊有裝置藝術。於是,我往水池和城門的方向走。

原本欲晴不雨的天空,不知何時覆滿了鉛灰的烏雲,吹起了陣風,橫掃過空曠的草地,讓這片美麗的都市公園有種肅殺的氛圍。可能也是因為,見我往城門的方向前進,駐守在城門外,荷槍的士兵已經大老遠地迎上前來,在水池邊把我攔下,並詢問我的來意。士兵說我可以在水池邊照相,但不能靠近皇宮,原來那座城門內才是皇宮!

我說我知道,士兵荷槍退回城門;說時遲,那時快,我沒超過水池的界線,只是走到城門正前方拍照,城門外的士兵遠遠地吹哨起來了;那位迎上前來的士兵,走在回程的路上,立馬回頭斥喝,一改兩分鐘之前堅定但禮貌的口氣,我突然有種會被逮捕的危機意識,不自主地倒退。

拉霸皇宮入口
拉霸皇宮入口
分享

我說我沒有超越水池的界線,但是士兵示意要我離開;我只好轉身離去。

這個國家的潛規則並不是我們外國人能輕易摸索得出來的!前一天在拉霸的海邊,燈塔的管理員突然衝出來制止我拍照。蝦米?不能拍燈塔?你能制止我在燈塔下方不拍照,但你管得了我從遠方拍照嗎?那時,我已經拍了N張有燈塔的像片了!我可以理解皇宮必有禁區,閒人不得靠近;但你既然開放參觀,就應當清楚告知,什麼地方開放參觀,什麼行為可以容許……。

嘀咕中出了皇宮外牆,回到市區,到鄰近一座購物中心,想找在小吃中心用餐;拿出相機,想記錄一下摩洛哥現代、摩登的一面;這時,兩位壯碩的警衛過來,要我離開,說是不準拍照!蝦米?從未聽說過不能在購物中心,在餐廳照相的規定。但這是摩洛哥,我不能理解,但必須接受的社會。

現代化的購物中心,極度落後的管理心態
現代化的購物中心,極度落後的管理心態

哈瑪

哈瑪(حمّام‎, ḥammām)是阿拉伯文,意思是「土耳其浴」;雖是土耳其浴,在地中海沿岸都有這樣的浴場。尤其盛行於摩洛哥,大小城鎮都有哈瑪,據說摩洛哥人每周必去哈瑪報到一次,就像去SPA放鬆一下。

我在摩洛哥時,也入境隨俗,逮到機會就去哈瑪馬一下。我上過專門招待觀光客的觀光哈瑪,那種英文一路暢通的哈瑪;也去過接待摩國中產階級的哈瑪,顧客以中上層的在地客為主,設施類似西方的SPA;但是,到了拉霸之前,從未曾洗過「在地」的哈瑪。

拉霸的旅店經理介紹這家哈瑪,說是附近的居民去的地方。旅店位於舊城中心,居民大半是商家,或是傳統手工職人,或許也有上班族,但這一帶絕對不是高級住宅區。

這家浴場,其實在舊城之外的公寓樓下,連招牌都沒有;若非有人拎著包包進進出出,我也不好意上前確認。浴場客人拎的包包大多是簡便的運動包,有人甚至拿個塑膠袋,裡面裝著肥皂毛巾;總之,沒人拿正式的公事包,或是高級的Prada包,這是我確認沒走錯地方的關鍵。

因為不是觀光客常來的地方,自然沒有英文告示。不知情的我,先進了女士入口,被請了出來。年紀大了就沒那麼在乎丟臉這件事!反正,自己是阿拉伯文文盲,我沒看到什麼不該看的;帶我出來的阿桑,領我到男士入口,比手畫腳說了一堆,我依舊鴨子聽雷,除了跟幾位男士進了浴場,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果然是在地的浴場,沒有SPA的裝潢和排場,一入門的櫃台旁就是更衣室,一屋子的男人在不大的空間裡脫衣;若要從外面偷窺,絕對有機會的。拿著櫃台給我的塑膠水桶還有勺子,面對一屋子更衣中的大男人,我有點手足無措。

比起日本湯屋,或是北歐桑納,脫得光溜溜的場面,保守的摩洛哥浴客並非全裸,下身還穿著內褲,或是圍條布巾;並非裸身這件事讓我手足無措,而是跟外面的街道只隔一道薄牆,一個櫃台,這樣的更衣室讓我有點不安。

旅店經理曾告知,在地浴場裡沒有人穿泳褲,要我穿內褲即可;脫去長褲,全身只剩事先換了得黑色內褲,有點不安,下身圍上帶來的快乾運動浴巾;見大多數人都只穿條內褲,拿著水桶和勺子走進浴場內部,我把浴巾撤了。

推開浴場內門,鏡片馬上糊成一片,我只能摘下眼鏡,靠著深度近視的裸視辨認四方。沒有人全裸,自己也沒光屁股,茫茫的裸視讓我覺得比全身光溜溜還不安;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一屋子的人,大都躺在地板上;還有人靠著牆坐起來,三三兩兩地聊天。

這浴場有三進長方形的浴室,大小格具大致相同,離窗戶最遠的對面牆壁有一窟浴池,眾人從浴池拿了熱水,在其他牆面上的冷水龍頭對水,調到適當的溫度後,提著水桶,找到一處沒有人躺的角落,用勺子掬水洗身。浴室下方應該是火爐,地板是溫熱的,所以眾人席地而躺,藉著溫熱地板放鬆。

地板的斜度讓浴室中央的水往牆邊的排水溝流動;流水四處漫散,不但可能殃及躺在地上的人,也造成地板濕滑難行,爺爺級的浴客完全仰賴他人的幫忙,才能從浴缸取水。這也是這種在地浴場精彩的地方,其實應該稱其為「社區浴場」,大多數浴客顯然是呼朋引伴同來的,他們互相搓背,沖水,洗身之後,靠在牆邊聊天。跟SPA級的浴場有專人伺候完全不同;那個浴缸,應當純粹是個熱水蓄水池,沒有人跳進去泡湯。

見我不知所措,有人拍拍我的肩,要我跟著躺在地板上。這時,我注意到,大部分人都遠離浴缸躺,才不至於被水濺到。躺了好了一會兒,有個年輕人過來問我,是否說英文,要不要找人按摩?他解釋,大部分偕伴而來的浴客,會相互按摩,但是他看到我一個手足無措的外國人,大概需要找人按摩。若不是他的營救,我恐怕要在那溫熱的地板上躺一下午。

等了十來分鐘,終於有位工作人員前來,問我是否要按摩;又是透過年輕人的翻譯,我和工作人員才能夠溝通。雖然法文是摩洛哥的官方語言之一,並非人人都能說流利的法語,更何況我的法文只有幼稚園程度,而自己除了打招呼的Salaam之外,一句摩洛哥最通行的阿拉伯語都說不出來。

那一個多小時坐在茫茫煙霧的暖熱地板上,是我在摩洛哥三個星期之中,最無助的時刻。卻並非不愉快的經驗,而是一段令我回味的獨特經驗!手足無措,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之外;沒有驚惶,也沒有害怕;失去了語言這項工具,憑藉比手畫腳的肢體語言來溝通;跟這群老老少少的摩洛哥男人逞裸相見,我沒有體毛的胸膛,更凸顯我是一個異鄉客的事實;有人免不了多看我一眼,卻沒有人眼光說我不該在那個地方。

我跟著幫爺爺級的浴客,在滑不嘰溜的地板上搬運水桶,年輕人看我等得無聊,說是可以幫我刷背……。我處在一種奇妙的鬆弛狀態,比較起來,後來的按摩反倒沒讓我那麼鬆弛呢!一方面,那場按摩只是半套;另一方面,只有我在享受少數人才有的特殊待遇,反倒不自在。

默罕穆德五世陵寢.拉霸的地標之一
默罕穆德五世陵寢.拉霸的地標之一

離別機場

凌晨四點上了計程車前往機場,班機在六點半起飛,夜闇中的首都如白日一般的光鮮亮麗,古蹟、廣場在人工照明的烘托下益發巍峨,通往機場的高速公路也平緩光亮,向各先進國家的樣子。奇怪的是,機場內外,有點黑暗,只點了必要的燈,譬如說,機場櫃檯有燈,排隊的地方就有點黯淡;候機室裡,販賣電燈火閃亮,但是座椅去呢,請寧閉眼休息吧!因為燈光不足以閱讀。

不知道該怎麼記憶摩洛哥這個國家,拉霸這座城市,美好的,不甚美好的……。在關了燈等待起飛的機艙中,我看了窗外的拉霸一眼,終於忍不住闔上眼睛打瞌睡,再度睜開眼睛時,飛機以中衝出雲端,遠方是拉霸就要看得到的輝煌旭日。

哈珊塔,拉霸的地標之一
哈珊塔,拉霸的地標之一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