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包客」的興起,談世代旅行價值觀差異

2004年台灣市場第一家低成本航空新加坡籍捷星亞洲航空在12月開航桃園——新加坡,後來陸續有宿霧太平洋航空、亞洲航空、釜山航空等等低成本航空進入台灣市場,一直到2013年台灣正式擁有屬於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台灣虎航,並於2014首航桃園——新加坡,正式開啟了台灣的低成本航空戰場,截至目前2019年一共有20多家,並持續成長中。

105.8月--搭乘台灣虎航高雄飛往東京的旅程
105.8月--搭乘台灣虎航高雄飛往東京的旅程
分享

廉價航空的崛起,不僅僅大幅降低旅行花費,也一併改變近幾年國人旅遊的型態,越來越多旅行社跟低成本航空配合,推出小資旅行團,讓出國旅行這項「休閒娛樂」的門檻越來越低。也讓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愛上自助旅行這件事情,包含筆者本人(笑)。今天這篇文章就想用一種比較詼諧、輕鬆,第一人稱視角來跟大家聊聊我的背包客人生,以及聽到的種種聲音吧。

我會盡可能「理性一點」闡述我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的(吸氣)。

106.03月--韓國釜山-甘川洞文化村
106.03月--韓國釜山-甘川洞文化村
分享

「幾百塊的機票,飛機紙糊的?回的來嗎?」「一個女孩子自己一個人跑來跑去很危險吧?」「這麼常出國錢真多肯定是月光族吧?過很爽耶」「現在沒小孩就這麼愛玩,以後有小孩怎麼辦?」「^&*$#$^#$#)%^%$......」

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也算是一種旅行日常。

關於低成本航空票價便宜,會不會影響安全這件事情,其實很荒謬,我想不會有一家航空公司成立的企業宗旨,是希望一年能蒐集摔滿10架飛機的成就,是吧!(燦笑)

但的確幾年前低成本航空在台灣尚未普及的時候,我跟身邊朋友分享我買到的便宜機票時,很常聽到相關的提問。一方面也得歸咎那時候的媒體,愛拿低成本航空不提供行李、不提供機上餐飲、不接受退票等等條款出來炒作,且每當一有飛機失事時,即使出事情的一般航空,為了抓住民眾眼球,低成本航空也會被拿出來消費一番,民眾對於當時的低成本航空認知不足,加上媒體負面炒作下,自然不會有太多正面觀感。

105.12月--高雄飛往澳門的來回機票含稅每人約$2500
105.12月--高雄飛往澳門的來回機票含稅每人約$2500
分享

上圖是在3年前購買的高雄——澳門機票(由於澳門航線已經被虎航賣爛,近年有越來越便宜的趨勢。)

不過值得開心的是,這兩年大眾對低成本航空的認知越來越深、接受度也相對提高,各家低成本航空也從當初的營運不佳到近兩年慢慢轉虧為盈了。

再來許多人會考量到的自助旅行的安全問題,尤其是身為一個女生許多事情也相對被放大,這個問題其實考量的面向很廣。首先我認為只要是離開自己習慣的生活圈,不分男女、群體或個人都必須得提高警覺性,我能理解那些出自善意的擔憂,但說真的,這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會有它的危險性,我們能做的只是預防,而不可能完全避免,總沒有擔心自己被車撞,而這輩子都不過馬路的道理吧。與其擔憂出國旅行會有危險,不如提高自己危機處理的能力吧。

105.05月--吉隆坡機場內膠囊--獨自飛往柬埔寨的路上
105.05月--吉隆坡機場內膠囊--獨自飛往柬埔寨的路上
分享

上圖是三年前在吉隆坡機場內,膠囊拍下的轉機照片,原諒我燈光不好照片很不清楚~哈哈哈!因為亞航票價很便宜的關係,之後有機會再打來一篇吉隆坡的轉機指南給大家。

最後要談的這個問題,最大的來源肯定是親戚——萬惡的婆媽們,也是兩代衝突最大的地方。如果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同是愛旅行的人肯定能有共鳴。

那就是關於金錢及價值觀的問題,說真的有時候聽到這些問題生氣歸生氣,冷靜下來回歸事情本質來探討。背後其實有很大的時代背景差異及價值觀差異,與其因為理念衝突放棄溝通,不如主動聊聊彼此的認知差異,這也是我花時間整理這篇文章的主因吧。

老一輩的人對於旅行的定義,容易停留在花錢出國享受,但對於年輕一輩的我們來說,則是比較注重旅行中的體驗與聽聞(至少對於我來說是這樣),也許對於幾十年前的生活水平與技術,也實在很難想像當今旅行的便利性及低價競爭吧。

依我自己為例,我男友的家人前陣子也會關注我出國頻繁,是不是沒有存款這件事情。我男友也會跟他家人分享,我出國買的機票費用跟住宿環境的照片給他家人看,一方面可以消弭家人間的疑慮,一方面藉由分享去打開長輩的視野,我覺得這是一件對雙方都很棒的事情。

106.08 大阪住宿的背包客棧 每晚每人$380 還在心齋橋旁呢 (扭)
106.08 大阪住宿的背包客棧 每晚每人$380 還在心齋橋旁呢 (扭)
分享

上圖看到的是我跟男友兩個人兩年前去大阪的住宿,當初為了壓低日本旅行的總預算,所以選擇了一家超級便宜的背包客棧,5個晚上兩個人只花了$3801,很多人聽到都懷疑我們是睡公園(笑)。

當然還是會有人看到我的住宿環境時,會有不同的聲音產生,多數都是會質疑,如果預算不夠幹嘛勉強出國之類的言論,這問題其實滿沒邏輯的。不是有句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嗎?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住宿只被我們歸類在旅行中,最不重要的一環,單純認為比起把自己丟在一個舒適放鬆的住宿環境,我們寧可把錢花在更值得的地方,去享受當地美食或是參加在地的體驗活動等等,這不過就是價值觀的不同而已。

如果你是曾丟出這類問題的人,希望你再閱讀過這篇文章後,可以理解、尊重每個人的差異。

106.05 中國--烏鎮
106.05 中國--烏鎮
分享

最後想跟大家聊聊關於背包客的粉紅泡泡這件事情。

前面談到的低成本航空的盛行不僅僅是改變旅行消費市場,更連帶改變了出版及傳播業,這幾年常會看到一些背包客紛紛成立粉絲專頁人氣飆漲,進而推出個人的旅行書籍,推動這股自助旅行的熱潮。有經驗的背包客樂於分享自身經驗給大家固然是件好事,但距離容易讓人產生美感,隔著螢幕看著文章欣賞美景難免只會看到美好的一面,背後的辛苦以及會面臨的狀況也不是人人都能克服,"背包客"一詞在台灣似乎逐漸被塑造成一種冒險大無畏的精神,這對我而言實在有點太夢幻了。

當你到機場發現自己行李超重,在櫃檯把行李攤開,任路人看著我行李的內衣褲外露(當然一方面也要怪我自己忘記帶行李秤啦),或是為了省錢買了兩段機票卻因為班機延誤縮短轉機時間,一下飛機手刀直奔出關再重新入關差點癱軟在機場,有時候到了住宿現場發現沒有電梯,需要靠著狹窄的樓梯,把自己的行李扛上3樓的大廳,或是結束忙碌的一天只想倒頭怒睡,卻發現隔壁床位的情侶再忘情嬉戲等等,太多太多跟夢幻搭不上邊的突發狀況,都是照片背後不會呈現給你第一線情況,窮遊途中肯定會發生許多讓你希望自己的暴發戶的狀態不停打擊著你,在那瞬間你還是會希望自己能用錢解決所有問題,好嗎!

旅行這件事情雖然很快樂,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找到屬於自己能接受的方式,畢竟隔著一層紗看事情便有了距離,有了距離便容易產生美感跟想像,也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對長輩或是路人的質疑勇敢一點點,然後提問禮貌一點(重點)。

107.01馬來西亞--蘭卡威
107.01馬來西亞--蘭卡威
分享

延伸閱讀
回應